-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言辞不实,只会说空话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会空谈而不付诸实践的人。
- 例句
- 1. 他总是说些虚下的话,没有一句实在的。2. 别听他说,他的话都是虚下的,根本不可信。
- 基本含义
- 指言辞虚伪,不切实际。
- 基本解释
(1).戏剧术语。谓剧中人在幕前做下场的动作,此时人虽还在台上但观众感到他已下场。 清 洪昇 《长生殿·絮閤》:“[丑]此时天色黎明,恐要送 梅娘娘 回去,只索在此伺候咱。[虚下。]” 清 洪昇 《长生殿·絮閤》:“[丑]你每快送 梅娘娘 ,悄从閤后,破壁而出,回到楼东去罢。[内侍]晓得。[从生背后虚下。]”
(2).中医术语。通常指腰膝痠软无力,腹胀腹痛,四肢少温等下虚症状。 明 张居正 《杂著》:“元气虚弱,年力衰惫,一有病患,补东则耗西,实上则虚下,虽有 扁卢 ,无可奈何。”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虚伪、不切实际相关的成语,如“浮夸”、“虚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承诺都是虚下的,从不兑现。2. 中学生:她总是虚下承诺,但从不实际行动。3.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政治家的演讲总是虚下的,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 故事起源
- 《史记·刺客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名叫王质的人,他的言辞总是虚伪、不切实际。有一次,他到齐国拜访,齐国的宰相鲍叔牙对他说:“你的言辞虚伪,不真实,就像是把一只空心的瓜放在下面。”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虚下”来形容言辞虚伪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虚下”拆分成“虚”和“下”来记忆。虚表示虚伪、不真实,下表示低下、不切实际。联想起虚伪的人说的话都是低下、不切实际的,就容易记住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虚下是指言语或行为不真实、虚伪、不切实际。形容人说话不实在,没有实际行动或实际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