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1). 汉 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 东汉 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明 清 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臺,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巡抚》:“ 明 正统 十四年,命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邹来学 廵抚 顺天 、 永平 二府……今廵抚之称中丞,盖沿于此。” 清 钱大昕 《内阁侍读严道甫传》:“ 毕中丞 沅 廵抚 陕西 ,招至官斋,为文字交。”
(2).指宫官,内官。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文宗 朝,有内人 郑中丞 ,善胡琴。”原注:“中丞,即宫人之官也。”
- 基本含义
- 指官职居中的官员,也泛指在某个群体或组织中地位居中的人。
- 使用场景
- 中丞一词常用于形容某个群体或组织中的核心人物,也可用来形容某个职位或角色在整个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等。
- 故事起源
- 中丞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中的《封禅书》篇。据说,秦始皇在位时,他的宰相李斯写了一篇《封禅书》,其中提到“中丞”这个词,用来形容宰相的地位和职责。后来,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泛指在某个群体或组织中地位居中的人。
- 词语结构
- 中丞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中”表示居中,处于中间的意思,“丞”表示官员的职位。
- 例句
- 1. 在这个公司中,他是个中丞,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2. 这位教授是学院的中丞,他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中丞与官职居中的官员联系起来,或者将中丞与在某个群体中地位居中的人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中流砥柱”、“中坚力量”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级的中丞,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决问题。2. 初中生:他是学校篮球队的中丞,每次比赛都能发挥出色。3. 高中生:她是学校学生会的中丞,组织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4. 大学生:他在学校的社团中是个中丞,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掌握“中丞”这个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