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避路的词语解释
避路的意思
拼音:bì lù    注音:ㄅㄧˋ ㄌㄨˋ
基本解释

(1).避退让路。《晋书·石季龙载记上》:“朕闻良臣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中:“ 略 弃官入海,恶虫猛兽悉避路。” 清 杨潮观 《新丰店马周独酌》:“肥马当风,蹇驴避路。”
(2).旧时礼节。遇尊长于路,避退一旁,以示敬畏。《魏书·元子思传》:“中尉出行,车辐前驱,除道一里,王公百辟避路。”《旧唐书·王世充传》:“或轻骑游歷街衢,亦不清道,百姓但避路而已。”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此正教人避路逊畔之意。”
(3).退让;让步。 宋 王十朋 《读苏文》:“至论其文之工,才之美,是宜 韩公 欲推逊 子厚 , 欧阳子 欲避路放 子瞻 出一头地也。” 宋 张纲 《江城子·和吕丞送进士赴省》词:“直下青冥休避路,九万里,看摶风。”
(4).犹择路。《水浒传》第三回:“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基本含义
避开危险或困难的道路,寻找安全或舒适的路径。
详细解释
避路是指人们在面对危险、困难或不愉快的情况下,选择绕道而行,避免直接面对或参与其中。这个成语强调避免冲突、危险或不必要的麻烦,以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
使用场景
避路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遇到困境或危险时采取的智慧行动。可以用于各种生活场景,例如避免与冲突的人争吵、远离犯罪现场、回避不必要的纠纷等。
故事起源
避路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故事中,梁山好汉李逵在山中遇到一只凶猛的老虎,他不敢直接面对老虎,而是选择绕道而行,避开了老虎的攻击。这个故事体现了李逵聪明机智的一面,也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词语结构
避路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避”是动词,表示避开的意思,“路”是名词,表示道路。
例句
1. 他遇到困难时总是善于避路,从而避免了很多麻烦。2. 在森林里遇到野兽,我们应该及时避路,保证自己的安全。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避路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面对危险或困难时,选择了一个安全的路线来避开,以保护自己。可以将这个场景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避路相关的成语,例如“避世”,“避祸”,以及与避路相关的故事和文化背景,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看到有人在打架,我赶快避路,不想被卷进去。2. 初中生:考试前夜,我看到同学们在疯狂复习,我决定避路,去休息一下。3. 高中生:学校门口发生了交通事故,我选择避路,绕道走到学校。
(0)
诗文中出现“避路”的诗词

浣溪沙·其一黄沙岭

寸步人间百尺楼。孤城春水一沙鸥。

天风吹树几时休。

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

人家平水庙东头。

(0)

秦中吟十首·其四伤友

陋巷孤寒士,出门苦恓恓。

虽云志气高,岂免颜色低。

平生同门友,通籍在金闺。

曩者胶漆契,迩来云雨睽。

正逢下朝归,轩骑五门西。

是时天久阴,三日雨凄凄。

蹇驴避路立,肥马当风嘶。

回头忘相识,占道上沙堤。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近日多如此,非君独惨悽。

死生不变者,唯闻任与黎。

(0)

班班林间鸠寄内

班班林间鸠,谷谷命其匹。

迨天之未雨,与汝勿相失。

春原洗新霁,绿叶暗朝日。

鸣声相呼和,应答如吹律。

深栖柔桑暖,下啄高田实。

人皆笑汝拙,无巢以家室。

易安由寡求,吾羡拙之佚。

吾虽有室家,出处曾不一。

荆蛮昔窜逐,奔走若鞭抶。

山川瘴雾深,江海波涛䫻。

跬步子所同,沦弃甘共没。

投身去人眼,已废谁复嫉。

山花与野草,我醉子鸣瑟。

但知贫贱安,不觉岁月忽。

还朝今几年,官禄沾儿侄。

身荣责愈重,器小忧常溢。

今年来镇阳,留滞见春物。

北潭新涨渌,鱼鸟相聱耴。

我意不在春,所忧空自咄。

一官诚易了,报国何时毕。

高堂母老矣,衰发不满栉。

昨日寄书言,新阳发旧疾。

药食子虽勤,岂若我在膝。

又云子亦病,蓬首不加髴。

书来本慰我,使我烦忧郁。

思家春梦乱,妄意占凶吉。

却思夷陵囚,其乐何可述。

前年辞谏署,朝议不容乞。

孤忠一许国,家事岂复恤。

横身当众怒,见者旁可慄。

近日读除书,朝廷更辅弼。

君恩优大臣,进退礼有秩。

小人妄希旨,论议争操笔。

又闻说朋党,次第推甲乙。

而我岂敢逃,不若先自劾。

上赖天子圣,必未加斧锧。

一身但得贬,群口息啾唧。

公朝贤彦众,避路当揣质。

苟能因谪去,引分思藏密。

还尔禽鸟性,樊笼免惊怵。

子意其谓何,吾谋今已必。

子能甘藜藿,我易解簪绂。

嵩峰三十六,苍翠争耸出。

安得携子去,耕桑老蓬荜。

(0)

寄景梁御史

清朝恢制度,台阁任儒臣。

昔预联镳客,今为避路人。

拔茅言在耳,迁木句伤神。

奔走情无赖,西风起问津。

(0)

临江仙

五百年间非一日,可堪只到今年。

云龙欲化艳阳天。从来耆旧传,不博地行仙。

昨夜风声何处度,典型犹在南山。

自怜不结傍时缘。著鞭非我事,避路只渠贤。

(0)

忆昔·其三

两朝稽古备词臣,上逼仙班压缙绅。

避路火城传卫士,具餐晨馆候庖人。

春深玉署翻红药,日晚金河出素鳞。

莫为凉飙惜团扇,向来共奉受恩频。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