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持心。《诗·鄘风·定之方中》:“匪直也人,秉心塞渊。”《汉书·楚元王刘交传》:“论议正直,秉心有常。”《旧唐书·德宗纪下》:“而秉心匪彝,自底不类。” 明太祖 《封刘基诚意伯诰》:“秉心坚贞,怀才助朕。”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虽谓秉心贞正,感动幽灵,亦未必不然也。”
- 基本含义
- 秉心指坚守自己的信念、原则,不受外界干扰。
- 详细解释
- 秉心是由“秉”和“心”两个字组成。秉意为坚守、持有,心指内心、意志。秉心表示一个人在行事过程中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受外界诱惑和干扰。
- 使用场景
- 秉心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诱惑或压力时仍能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可以用于夸奖一个人的坚定不移,也可以用于劝诫他人要坚守原则。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秉心的故事。秦朝末年,项羽攻占咸阳,楚汉之争进入尾声。当时,项羽决定放过秦始皇的儿子胡亥,但他的心腹韩信却建议杀死胡亥以确保楚汉之间的胜利。然而,项羽坚守自己的原则,秉心不杀胡亥,最终导致了楚汉分裂,为刘邦夺取天下创造了机会。
- 词语结构
- 主语 + 秉心
- 例句
- 1. 他秉心不受贿赂,始终坚守廉洁原则。2. 她秉心为人,不随波逐流,始终保持独立思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秉心与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风雨中举着一颗心,表示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坚守信念相关的成语,如“坚守岗位”、“坚持不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秉心不欺骗别人,是一个可信赖的朋友。2. 初中生:她秉心为公,不畏困难,成为了班级的骄傲。3. 高中生:他秉心追求真理,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为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