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
(2).眼光;见识。 黄中黄 《孙逸仙》:“ 李 ( 李鸿章 )无理议之信念,復无观察大局之眼识。”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然萌芽时代,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五:“ 吴稚晖 的眼识的确精明,他于风尘中发现俊士。”
- 基本含义
- 眼力敏锐,能够辨认出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 详细解释
- 指人的眼睛有辨别事物的能力,能够看穿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眼力敏锐,能够辨别出事物的真相或本质。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有敏锐的洞察力。
- 故事起源
- 《庄子·外物》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庄子弟子列御寇的故事。列御寇是一个聪明而机智的人,他能够通过观察细节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和真实意图。他的眼力非常敏锐,因此被人称为“眼识”。
- 词语结构
- 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眼”表示眼睛,“识”表示辨认、认识。
- 例句
- 1. 他的眼识很高,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骗子。2. 她的眼识很准,能够看出别人的真实想法。3. 这个侦探的眼识非常厉害,能够通过观察细节破解案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眼”字和“识”字结合起来想象一个眼睛辨认事物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眼力、洞察力相关的成语,例如“目光如炬”、“洞若观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眼识,一眼就能认出是谁偷了我的铅笔。2. 初中生:他的眼识很准,能够看出别人的真实意图。3. 高中生:这位科学家的眼识非常高,能够通过观察细节发现新的科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