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对所有人都友好,但实际上在背后捣鬼的人。它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在工作场所、政治圈、人际关系中表现出双重标准的人。比如,一个人在公司内部和竞争对手之间两面讨好,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 例句
- 1. 他在公司内部和竞争对手之间两面讨好,真是个两头蛇。2. 这个政客表面上对所有人都友好,但实际上他是个两头蛇。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在两个团体或两方势力之间两面作对、两面讨好,不忠诚,不可靠。
- 基本解释
蛇之一种。无毒,尾圆钝,骤看颇象头,且有与头相同的行动习性,故名。古人传说见之者死。 汉 贾谊 《新书·春秋》:“ 孙叔敖 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上》:“昔 孙叔敖 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两头蛇,岭外多此类。时有如小指大者,长尺餘,腹下鳞红皆锦文。一头有口眼,一头似蛇而无口眼。云两头俱能进退,谬也。昔 孙叔敖 见之不祥,乃杀而埋之。南人见之以为常,其祸安在哉?”一说为两头分岐的蛇。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词语“两头蛇”相关的成语,如“两面三刀”、“口是心非”等。同时,可以学习有关忠诚、诚信和信任的价值观,以及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保持真诚和忠诚。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两头蛇,既在A班捧场,又在B班捧场。2. 初中生:这个政客表面上对所有人都友好,但实际上他是个两头蛇。3. 高中生:他在朋友圈和家长面前两面讨好,真是个两头蛇。4. 大学生:她在学生会和社团之间两面讨好,被人戏称为两头蛇。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百兽围猎》。故事讲述了一个猎人在森林中捕捉动物的故事。有一次,猎人遇到了一条蛇,蛇向猎人保证,如果他放过了它,它将帮助他捕捉其他动物。猎人相信了蛇的话,放过了它。然而,蛇却背叛了猎人,帮助其他动物逃脱了捕捉。从此以后,人们用“两头蛇”来形容那些表面上对人表现友好,实际上却背叛他人的人。
- 英文翻译
1.Calamaria septentrionalis; amphisbaena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两头蛇”与背叛、不忠诚等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蛇从两个方向爬来,同时背叛了两个团体。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两头”和“蛇”。其中,“两头”表示两个方面或两个团体,“蛇”表示不可靠的人。
- 详细解释
- 成语“两头蛇”比喻一个人对两个团体或两方势力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以谋取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忠诚和信任。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个人的私心和利益考虑,缺乏诚信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