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木连理的词语解释
木连理的意思
拼音:mù lián lǐ    注音:ㄇㄨˋ ㄌㄧㄢˊ ㄌㄧˇ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夫妻间的感情深厚,也可用来形容其他亲密关系的人。
例句
1. 他们是一对木连理的夫妻,从结婚到现在已经过了五十年,感情依然非常深厚。2. 他们的友谊像木连理一样牢不可破。
基本含义
形容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关心、扶持,像一棵树上的两根枝条连在一起。
基本解释

不同根的树,其上部枝干连生在一起。旧时视为祥瑞。《后汉书·安帝纪》:“﹝ 元初 ﹞三年春正月甲戌…… 东平陆 上言木连理。” 宋 曾巩 《<金石录>跋尾·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 翕 尝令 澠池 ,治 崤嶔 之道,有黄龙、白鹿之瑞。其后治 武都 ,又有嘉禾、甘露、木连理之祥。皆图画其像,刻石在侧。”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夫妻关系、家庭和友谊的成语,如“夫唱妇随”、“鸾凤和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爸爸妈妈是一对木连理的夫妻,他们每天都一起吃饭、一起玩耍。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和我的伴侣像木连理一样,相互扶持,一起面对生活的困难。3. 高中生:他们的友谊就像木连理一样牢不可破,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会分开。4. 大学生: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像一棵树上的两根枝条,相互交织在一起,形影不离。希望以上关于“木连理”词语的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源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宰相。相传,有一次这位宰相在山上散步时,看到一棵树上有两根枝条,相互交织在一起,非常牢固。宰相看到后,感叹这是一种美好的景象,也是夫妻间理想的关系,于是创造了“木连理”这个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棵树上的两根枝条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
详细解释
木连理这个成语比喻夫妻间的感情非常深厚,彼此之间互相关心、扶持,像一棵树上的两根枝条连在一起,形影不离。
(0)
诗文中出现“木连理”的诗词

木连理讴

皇树嘉德,风靡云披。有木连理,别干同枝。

将承大同,应天之规。

(0)

嵩山三石阙歌

嵩岳三阙同高低,左右离立八尺齐。

启母一阙距其北,太室峙东少室西。

谁其建者汉朱吕,谁其书者皆堂溪。

篆隶诘屈铭句奥,请降云雨生蒸黎。

画图月兔木连理,驾车乘马钩象犀。

阅魏太武周久视,夏暴烈日冬流澌。

二千年来屹相向,厥质粗剥厥色黧。

二室神祠始秦汉,产启已说涂山妻。

要之阳城本禹地,三途四载应无迷。

此阙灵祇久呵护,欧赵访古何未稽。

褚峻缩本我早见,兹来策马寻荒蹊。

阙间颇足容二轨,壁垒未可穷攀跻。

周鲁雉阙制可见,雉度以纼非以鸡。

毡槌拓取墨华黝,宝之无异摹元圭。

更洗奉堂额东石,一行刻字名留题。

神君兴云阙中起,庙墙汉柏春鸠啼。

(0)

织锦曲

绣帐锦流苏,画阁金琅珰。

短机未成匹,愁随秋夜长。

綵凤衔梭动纤体,万叶千花劳素指。

海枯石烂此心存,比翼相栖木连理

(0)

宋四厢乐歌廿首·其十三

体至和。感阴阳。德无不柔。繁休祥。瑞徽璧。应嘉钟。

舞灵凤。跃潜龙。景星见。甘露坠。木连理。禾同穗。

玄化洽。仁泽敷。极祯瑞。穷灵符。

(0)

题万户府瑞麦图

河中之野木连理,文人作颂何所美。

鲤湖之水莲双葩,史臣纪异不足誇。

木叶饥来岂堪食,莲花远观空有色。

由来上瑞是丰年,芙蓉池外麦连天。

一茎三穗攒秀颖,好事军中万口传。

阅武堂成政多暇,刀剑不如牛犊价。

老农啖饭看升平,奇祥异产从天下。

香饵先收夏陇云,雪匙可卜秋田稼。

绝怜西蜀杜参谋,困饥空怀当世忧。

崆峒麦熟无人穫,且问王师休未休。

(0)

寿宗室

海珠吐月海水红,翠竹岩近蓬莱宫。

晨游东华天帝所,望舒前导参丰隆。

帝曰炎图亿万载,往哉汝谐盘石宗。

授之虹玉金斗印,一佛出世群仙从。

麟兮定兮已为瑞,綵袖接武葛氏龙。

忆昔京畿得贤辅,胥涛欲齧粒食空。

百万生灵衽席上,三日事业方寸中。

至今途歌与里咏,活民生佛称我公。

公侯衮衮世罕有,初心本愿皆阴功。

枌榆社内木连理,华萼楼间天九重。

邦臣未识买臣贵,天子应知刘向忠。

未央前殿催元会,天诏传宣一字封。

武夷之山三十六,仆居八曲鼓子峰。

白马仙人向我说,高牙今驻秦甬东。

起看梅花玉的皪,记得诞日今重逢。

去年已献鹤飞曲,今年作诗尤未工。

一年一轴从今始,邺架轴少诗无穷。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张其锽 李四光 陈布雷 任援道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