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副)的确。这办法~有效。(作状语)
[构成]
附加式
- 英文翻译
1.really; indeed
- 详细解释
◎ 确乎 quèhū
(1) [really;indeed]∶确实;的确
事实说明,老黄的办法确乎有效
(2) [firm;staunch]∶刚强的样子;坚而高的样子
(1).坚而高貌;坚刚貌。《易·乾》:“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陆德明 释文:“ 郑 云:‘坚高之貌。’《説文》云:‘高至。’”《吕氏春秋·下贤》:“﹝得道之人﹞迷乎其志气之远也,昏乎其深而不测也。确乎其节之不庳也。”《后汉书·李固传论》:“据位持重,以争大义,确乎而不可夺。”《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侵扰北方”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渊 执节弥固,不为利迴,守志匪石,确乎弥坚。”
(2).犹把握;持重。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 唐 韩愈 《送齐暤下第序》:“下之人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於上也。”
(3).确实,的确。 朱自清 《回来杂记》:“中等经济的人家,确乎是紧起来了。” 老舍 《骆驼祥子》一:“他确乎有一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郭澄清 《大刀记》第七章:“这时的 梁永生 ,确乎是正在一面听汇报一面想问题。”
- 基本含义
- 确实;确凿无疑;毫无疑问。
- 使用场景
- 确乎常用于肯定、确认某种事实或观点。可以用在正式场合、学术讨论、辩论等情况中,以强调某种观点的确凿性和不容置疑性。
- 故事起源
- 确乎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一文中。故事中,韩非子对左上进行教育,强调了明确和确实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了“确乎”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确乎是由两个单独的词语组成的,分别是“确”和“乎”。其中,“确”表示确实、确定,而“乎”则表示语气助词,用于加强语气。
- 例句
- 1. 他的观点确乎有一定的道理。2. 这个消息确乎是真实的,已经被多家媒体证实了。3. 这个理论确乎是经过严密的实验证明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确乎”拆分成两个部分记忆,其中,“确”可以联想到“确实”、“确定”,而“乎”可以联想到语气助词“呼”。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确乎”相关的成语,例如“确凿无疑”、“确信无疑”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确乎是10。初中生:他的观点确乎是正确的,我们应该认真倾听。高中生:这个实验的结果确乎证明了我们的假设。大学生:这篇论文的结论确乎是有科学依据的,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