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提醒自己节约资源和遵守社会规范。也可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期望,希望对方能够节约开支或尊重他人。
- 例句
- 1. 他一直很省俗,从不乱花钱。2. 在婚礼上,我们要注意省俗,遵守传统礼仪。
- 基本含义
- 指避免浪费、节省开支,也可指遵守礼节、避免冒犯他人。
- 基本解释
视察民俗。《北史·裴文举传》:“ 邃 ( 裴邃 )之任 正平 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节约、遵守社会规范相关的成语,如"节衣缩食"、"守望相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会省俗,不乱扔垃圾。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省俗,不打破校规。3. 高中生:大家要懂得省俗,不浪费家长的钱。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懂得省俗,不随意破坏公共设施。
- 故事起源
- 据说,嵇康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音乐家。他年轻时喜欢追求时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并决定节俭自律。因此,“省俗”一词就由此而来。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省俗"拆分为"省"和"俗"两个字,"省"字与"节省"相似,可以联想到节约开支的意思;"俗"字与"社会礼仪"相似,可以联想到遵守社会规范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省俗源自于《晋书·嵇康传》:“嵇康年少好俗,及稍壮,乃以省俗自任。”意为年轻时追求时尚,成熟后开始节俭自律。这个成语既可以指避免浪费金钱和物品,也可以指遵守社会礼仪和规范,避免冒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