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汤饼会常常用于形容人们在交际场合上表面应酬、虚伪的行为。比如,一个人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得非常亲切热情,但实际上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时可以用“汤饼会”来形容他的行为。
- 例句
- 1. 他在外人面前总是笑脸相迎,但实际上是个典型的汤饼会的人。2.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但实际上是个汤饼会的家伙。
- 基本含义
- 指虚有其表、虚伪的会面或交际。
- 基本解释
旧俗寿辰及小孩出生第三天或满月、周岁时举行的庆贺宴会。因备有象征长寿的汤面,故名。《金史·忠义传四·毕资伦》:“提控 王禄 汤饼会,军中宴饮, 宋 龟山 统制 时青 乘隙袭破 泗州 西城。” 元 张翥 《最高楼·为山村仇先生寿》词:“愿年年,汤饼会,乐情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转眼间,又是满月,少不得做汤饼会,众乡绅亲友,齐来庆贺。”《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今之热汤儿麵,即古之‘汤饼’也。所以如今小儿洗三下麵,古谓之‘汤饼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过得两天, 撤儿 满月,开了个汤饼会,宴会了一天,来客倒也不少。”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虚情假意”、“虚伪不实”等,来扩展对虚伪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容很温暖,但我觉得他是个汤饼会的人。2. 初中生:她在班级聚会上表现得很友好,但我觉得她只是在做汤饼会。3. 高中生:他在社交场合上总是表现得很热情,但实际上是个汤饼会的人。4. 大学生:在职场上,有些人只是为了博取领导的欢心而做汤饼会。5. 成年人:这个政客在竞选期间总是表现得很亲民,但实际上只是在做汤饼会。
- 故事起源
- 汤饼会的故事起源于明代官员杨士奇在宴会上的经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表面光鲜”的意象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汤饼会的意思就是虚有其表,表面看起来很美味,但实际上只是一碗清汤和一块饼。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动词
- 详细解释
- 汤饼会源自于明代时期的故事。据说,明代官员杨士奇在一次宴会上,主人招待他的时候,只端上了一碗清汤和一块饼,表示节俭。杨士奇为了表示自己高尚的品质,他故意推辞,说:“这么简单的东西,我不好意思吃。”但实际上,他内心非常渴望享受美食。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成语“汤饼会”,用来形容虚伪、表面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