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3日(农历三月廿六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黥文的词语解释
黥文的意思
拼音:qíng wén    注音:ㄑㄧㄥˊ ㄨㄣˊ
使用场景
黥文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严厉的刑罚和警示他人的效果。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受到严厉惩罚,或者某件事情给人带来深刻的教训。
例句
1. 他犯下了如此严重的罪行,不免要被黥文一番。2. 这件事情给他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黥文。
基本含义
指对犯罪者进行刑罚,用刻划字形的刀刻在犯罪者的脸上,作为警示和惩罚。
基本解释

面上所刺的字。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 狄武襄 ,起行伍,位近臣,不肯去其黥文,时特以酒濯面,使其文显,士卒亦多誉之。”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古代刑罚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古代中国的刑罚制度非常复杂,了解更多关于刑罚的内容可以帮助加深对黥文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不听话,老师说要给他黥文。2. 初中生:这个电视剧讲述了一个被黥文的人的故事。3. 高中生:历史书上记载了黥文在古代中国的应用。4. 大学生:黥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残酷刑罚方式。
故事起源
黥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古代,犯罪者的刑罚非常严厉,黥文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刑罚方式的起源和具体的故事已经无法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黥文在古代中国的刑罚制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成语黥文。可以想象一个人脸上被刻划字形的刀刻下了字,这样的画面会比较深刻,有助于记忆。
词语结构
黥文由两个汉字组成,形象地表达了刑罚的方式和目的。
详细解释
黥文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刑罚方式,用刀在犯罪者的脸上刻字,一般是犯重罪者才会被执行。这种刑罚的目的是为了警示他人,让他们看到犯罪者脸上的字,从而引以为戒。黥文刑罚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曾经广泛使用,但在现代已经被废除。
(0)
诗文中出现“黥文”的诗词

观调发四首·其三

大胡自来未易当,谓鞭可投沙可囊。

庙谟先事自为备,天堑虽险难撤防。

健儿白叟乡之望,愿闻一语以自壮。

老儒无以激发君,历历为君说名将。

武襄贵不除黥文,韩岳亦隶河北军。

当时褴缕何足云,异日挂剑图元勋。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郭祥正 边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