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佛图通常用于形容人的举止庄重肃穆,特别是在庄重的场合。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样子或形态,比如一座庄严肃穆的佛像。
- 例句
- 1. 他的举止庄重肃穆,宛如一尊佛图。2. 这座庙宇的佛图庄严肃穆,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举止或事物的样子像佛像一样庄重肃穆。
- 基本解释
◎ 佛图 fótú
[pagoda] 塔的别名
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世说新语·言语》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有关佛教和佛陀的知识,可以进一步理解佛图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在学校里,老师的佛图举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中学生:考试前,同学们都保持佛图的心态,不慌不忙地应对。大学生:面对挑战,我们要学会保持佛图的心态,保持冷静和谦卑。成人:在职场上,保持佛图的举止可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 故事起源
- 佛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文学作品中。在佛教中,佛陀被视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他的形象常常被刻画成庄严肃穆的样子。因此,佛图成语就是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像佛陀一样庄重肃穆的意思。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佛陀庄重肃穆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庄严肃穆的佛陀形象,就能够记住佛图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佛”和“图”两个字组成,属于形容词性成语。
- 详细解释
(1).佛塔。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庾公 尝入佛国,见卧佛。”《魏书·释老志》:“凡宫塔制度,犹依 天竺 旧状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或云‘佛图’。”《北史·魏纪二》:“毁 鄴 城五层佛图,于泥像中得玉璽二。”参见“ 浮图 ”、“ 浮屠 ”。
(2).佛寺。《太平广记》卷八九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 法朗 ﹞见道边败坏佛图,无復堂殿,蓬蒿没人。”《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九年》:“乙卯,詔州郡县众居之所,各听建佛图一区……於是曏所毁佛图,率皆修復。” 胡三省 注:“佛图,即浮屠,或曰:佛图,即佛寺。” 清 钱谦业 《黄子羽六十寿序》:“今也束身浄业,飞心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