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使用违令来形容违背命令或规定的行为。例如,一个士兵不听指挥,擅自离开阵地,可以说他违令了。或者一个员工违反公司规定,私自泄露机密信息,也可以用违令来形容他的行为。
- 例句
- 1. 他违令擅自离开了工作岗位。2. 学生违令使用手机,被老师批评了。3. 上级领导发出了明确的禁令,任何人都不能违令。
- 基本含义
- 违背命令或禁令。
- 基本解释
◎ 违令 wéilìng
[disobey orders;insubordination] 不遵守或不执行命令
违令者斩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违令相关的成语,例如“违背”、“违规”、“违法”等,以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违令不听老师的话,被罚站在教室里。2. 初中生:他违令独自离开了集合地点,结果迷路了。3. 高中生:学生会违令举办了一场未经批准的校园活动,引起了校方的关注。
- 故事起源
- 违令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子路》。子路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曾经违背孔子的命令,私自离开了孔子的身边。后来,孔子责备子路说:“违令者不足与议,逾越者不足与途。”这句话意味着不遵守命令或越过规定的人不值得与其一同讨论问题或同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违令”与违规、违反命令的概念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面对命令或规定时故意违背,不顾后果的情景,从而记住违令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违令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违”是动词,表示违背、违反;“令”是名词,表示命令、指令。
- 详细解释
违背命令、法令。《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听汝则违令,杀汝则诛首,归深自藏,无为吏所获。”《唐律·杂律·违犯令式》:“诸违令者,笞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