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鄙儒一词通常用于贬低或讽刺那些对儒家学说不感兴趣或不认同的人。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只注重功利、不重视传统文化的人,或者那些对儒家思想缺乏了解却轻易批评的人。
- 例句
- 1. 他对儒家学说一窍不通,真是个鄙儒。2. 那些天天追求个人利益,不注重传统文化的人,简直就是鄙儒。
- 基本含义
- 鄙儒是指对儒家学说不屑一顾或持有偏见的人。
- 基本解释
拘执、不达事理的儒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不遂大道而营於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汉书·叔孙通传》:“ 通 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时变。’” 颜师古 注:“鄙,言不通。” 清 钱谦益 《福建泉州府知府赵士许授中宪大夫制》:“尔为郡一出于仁人学士之为,而絶去鄙儒俗吏之习,其亦有前政之思乎?”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又如学究鄙儒,恣意记録,不劳心力,得失之间,亦无苦乐。”
- 延伸学习
- 想要更深入了解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可以阅读经典儒家著作如《论语》和《大学》等,以及相关的研究和评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爷爷常常告诉我要尊重老师和长辈,不要成为一个鄙儒。2. 初中生:有些同学对古代文化不感兴趣,总是说儒家学说过时,我觉得他们真是一群鄙儒。3. 高中生:我认为尊重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是我们应该做的,不应该成为一个鄙儒。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而不是轻易地成为一个鄙儒。
- 故事起源
- 鄙儒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朱权的《抱朴子·鄙儒》一文中。该文讽刺了当时一些人对儒家学说的不理解和不尊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鄙”字与“儒”字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成一个人对儒家学说摇头示意的样子,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鄙儒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鄙”和“儒”。
- 详细解释
- 鄙儒一词中的“鄙”表示轻视、看不起,而“儒”指的是儒家学说。鄙儒的意思是指那些不尊重儒家学说,对其持有偏见或不屑一顾的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对儒家学说不了解或不认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