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又称浣花草堂。为 唐 杜甫 流寓 成都 时的故居。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郊 浣花溪 畔。内有工部祠、诗史堂等建筑和 杜甫 石刻像等遗迹。1954年建立 杜甫 草堂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 杨慎 《泛舟浣花东阜》诗:“ 扬雄 玄阁不寂寞, 杜甫 草堂天下稀。”
- 基本含义
- 指诗人杜甫的草庐,比喻人才济济、文化荟萃的地方。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学术界、文化界、艺术界等有多位杰出人物聚集的场所。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才济济的团队、学校或社区。
- 故事起源
- 成语“杜甫草堂”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草庐。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歌才华和社会关怀使他成为了中国文学的巨星。他的草庐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聚集的地方,也成为了学术交流和文化繁荣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主语+杜甫草堂
- 例句
- 1. 这个大学的教授团队真是杜甫草堂啊,每个人都是行业的权威。2. 这个艺术团队真是个杜甫草堂,他们的作品屡获殊荣。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杜甫的诗歌和成就相关的内容来记忆这个成语,比如了解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作,以及他的草庐对于文化的贡献。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和他的文化影响,探索更多与杜甫相关的成语和典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就像杜甫草堂一样,有很多聪明的同学。2. 初中生:我的学校就像杜甫草堂,每个老师都很有学问。3. 高中生:这个学术研究中心真是个杜甫草堂,有很多知名学者。4. 大学生:我们学院的艺术团队就像杜甫草堂,每个人都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