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髡笞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批评或惩罚非常严厉的情况。可以用在描述严厉的纪律、严厉的惩罚措施、严厉的批评或指责等方面。
- 例句
- 1. 这位教授对学生的错误答案进行了髡笞式的批评。2. 这个国家实行了严厉的法律制度,犯罪者可能会受到髡笞的惩罚。
- 基本含义
- 指剃去头发和鞭打,形容残酷的刑罚。
- 基本解释
亦作“髠笞”。古代刑罚。剃去须发,鞭打身体。《后汉书·史弼传》:“詔书前后切却州郡,髡笞掾史。”《魏书·刘昶传》:“ 灵太后 召 清河王 懌 决其事,二家女髠笞付宫,兄弟皆坐鞭刑,徙配 敦煌 为兵。”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古代刑罚相关的成语,如“杖责”、“鞭挞”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加深对中国古代刑罚制度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调皮捣蛋的同学进行了髡笞式的批评。2. 初中生:他因为迟到被班主任进行了髡笞式的惩罚。3. 高中生:这个国家的法律制度严格,犯罪者可能会受到髡笞的刑罚。4. 大学生:教授对论文中的错误进行了髡笞式的指责。
- 故事起源
- 髡笞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在古代,剃去头发和鞭打是一种常见的刑罚,用来惩罚罪犯或违法者。这种刑罚的残酷程度使得人们将其用来形容其他严厉的惩罚或批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剃去头发和鞭打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髡笞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髡和笞分别表示剃去头发和鞭打。
- 详细解释
- 髡笞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髡指剃去头发,笞指鞭打。这个成语形容一种残酷的刑罚,同时也可以用来比喻严厉的批评或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