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凛畏多用于描述人对权威、神圣或威严的事物感到敬畏或害怕的情景。可以用来形容对上级领导或者强大势力的敬畏,也可以用来形容对神明、威严场合的敬畏。
- 例句
- 1. 他面对敌人的炮火,凛畏地继续前进。2. 孩子第一次上台表演时,凛畏的眼神透露出他内心的紧张和敬畏。3. 在庄严的国旗下,他凛畏地宣誓。
-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害怕或敬畏的样子。
- 基本解释
敬畏;畏惧。 宋 欧阳修 《再论陈洎等札子》:“今若自废詔书,示人无信,则新转运见朝廷先自驰废,言不足听,则更无凛畏,必效因循,虚烦更张必不济事。”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凛畏相关的成语,如“凛然”、“凛冽”等,以扩大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老师严肃的表情,我不禁凛畏地坐直了身子。2. 初中生:站在领导面前,我感到一阵凛畏,不敢抬头。3. 高中生:面对重要考试,我凛畏地投入了复习备考的状态。4. 大学生:在大会上演讲,我感受到了观众凛畏的目光。5. 成年人:站在高山边缘,俯视深渊,我感到一种凛畏的恐惧。
- 故事起源
- 凛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下》中,原句是“凛如霜雪之凇”。这里的“凛”表示严寒,霜雪凇是指在严寒的冬天,水汽凝结在树枝上形成的白色冰凌。这个比喻形容严寒寒冷的气氛,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的神情或气氛的严肃肃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凛畏”与严寒的寒冷气氛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在寒冷的冬天,树枝上结满了白色的冰凌,形成了严寒肃穆的景象,这样就能记住凛畏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动词
- 详细解释
- 凛畏是由形容词“凛”和动词“畏”组成的成语。其中,“凛”表示严肃、庄重,形容人的神情或气氛的严肃肃穆;“畏”表示害怕、敬畏。凛畏形容人或事物给人以非常害怕或敬畏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