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谓民众的议论。《吕氏春秋·离谓》:“ 郑国 大乱,民口讙譁, 子产 患之,於是杀 邓析 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
(2).指丁口。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序:“庚辰詔书:凡民三丁籍一,立校与长,号‘弓箭手’,用备不虞。主司欲以多媚上,急责郡吏;郡吏畏不敢辨,遂以属县令。互搜民口,虽老幼不得免。”
- 基本含义
- 指民间的声音、民众的呼声。
- 详细解释
- 民口是由“民”和“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民间的声音或民众的呼声。它强调了民众的意见和声音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民众的意见和呼声,特别是在政治、社会和公共事务方面。
- 使用场景
- 民口常用于描述民众对某个事件、政策或社会问题的意见和呼声。它可以用来表达民众的共同心声,或者用来批评那些不重视民众意见的人或机构。这个成语在新闻报道、社会评论和政治讨论中经常出现。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中,一个贪官欺压百姓,百姓们纷纷上街示威,高呼“民口不可塞”。这个故事揭示了民众的声音和意见是无法被压制和忽视的。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民口 + Verb
- 例句
- 1. 听取民口,是一个领导者应该做的事情。2. 我们应该尊重民口,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3. 政府应该倾听民口,解决人民的问题。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民口”与“民众的声音”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你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广场上高呼民众的声音,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民众意见相关的成语,如“民意沸腾”、“民主自由”等,以扩展你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民口调查,收集同学们对学校饭菜的意见。2. 初中生:我觉得政府应该更多地听取民口,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3. 高中生:在这个信息时代,民口的力量越来越大,我们应该善于利用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