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朴质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表示他或她真实、纯真、不做作,不掩饰自己的本性。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真诚和坦率,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虚伪和做作。
- 例句
- 1. 他的朴质性格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喜爱。2. 她的朴质言行让人感到亲切和可靠。3. 这个小孩的朴质天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 反义词
褴褛、丽都
- 基本含义
- 朴质指的是人的品质朴实和纯真,不做作,不矫揉造作。形容人真诚、坦率、直接,不虚伪。
- 基本解释
◎ 朴质 pǔzhì
[simple and unadorned] 质朴本真而不加文饰的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朴质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朴素、朴实、朴拙等。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朴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是一个朴质的孩子,他总是真诚地对待每个人。2. 小学生:我的朋友小红非常朴质,她从不说谎,总是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 初中生:我喜欢她的朴质性格,她从不追求虚荣,总是保持真实和纯真。4. 高中生:他的朴质言行让我感到很亲切,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本性,总是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希望这份关于“朴质”的学习指南对您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朴质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根据人们对生活中真实、纯真的品质的理解和描述而形成的。
- 英文翻译
1.simple and unadorned; natural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朴质这个成语:1. 将“朴”和“质”分开记忆,理解“朴”为朴素、简单、真实,理解“质”为品质、性格。2. 想象一个朴实无华、真实纯真的人,将这个形象与朴质这个成语联系起来。
- 词语结构
- 朴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朴”和名词“质”组成。
- 详细解释
质朴纯真,不加文饰。《北史·郦道元传》:“ 道慎 弟 道约 ,字 善礼 ,朴质迟钝,颇爱琴书。” 宋 曾巩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人孰宜之,以夷易也;物孰诚之,以朴质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田七郎》:“ 武 与语,言词朴质,大悦之。” 郭小川 《闪耀吧,青春的火光》诗:“我们为什么不能使我们的外表和心灵变得又纯洁又朴质。”
质朴,纯真,不矫饰。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於中野。”《陈书·傅縡传》:“朴质其心,行不言之教。”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母辞拾遗钞》:“﹝村人﹞拾得 至元 钞十五锭……顷间果见寻钞者,村人本朴质,竟不詰其数,便以付还。” 郭沫若 《文艺论集·<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原始人的生活,最单纯,最朴质。”
- 近义词
朴实、俭朴、质朴、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