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暗中记住。语出《论语·述而》:“默而识之。”《文选·孔融<荐祢衡表>》:“ 弘羊 潜计, 安世 默识,以 衡 準之,诚不足怪。” 李善 注引《汉书》:“ 张安世 ,字 少孺 ,为郎。上行幸 河 东,尝亡书三篋,詔问,莫能知,唯 安世 识之,具作其事。”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姬跃下榻执生手曰:‘知郎君颖悟,必能默识,所以手语耳。’”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攟语》:“投赠诸什,皆默识成诵。”
- 基本含义
- 指默默地学习、积累知识。
- 详细解释
- 默识是由“默”和“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默指默默地、不声不响地;识指认识、了解。默识的基本含义是指默默地学习、积累知识,不声张地增长自己的见识和修养。
- 使用场景
- 默识这个成语可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默默努力,不张扬的态度。适用于各种学习场景,如学校、培训机构、自学等。
- 故事起源
- 默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中。故事讲述了汉朝时期留侯张良默默地学习兵法、政治等知识,为将来报效国家做准备的故事。由于张良的默默学习,最终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
- 词语结构
- Subject + 默识
- 例句
- 1. 他在大学期间默识无闻,但毕业后却成为了一名出色的科学家。2. 她每天默默地默识,最终考入了名牌大学。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默识”这个成语与默默学习、积累知识的形象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安静地坐在书桌前默默地读书,默默地学习,用这种形象来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名人传记来了解更多关于默识的背景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晚上都会默默地默识,为了考好成绩。2. 初中生:我希望通过默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3. 高中生:默识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要努力默识,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