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西夷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外地人或外族,强调他们与本地人的区别。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观念与当地文化不符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西夷来描述来自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不太了解当地规矩的外国游客时,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西夷。
- 例句
- 1. 他是一个西夷,对我们的文化和习俗不太了解。2. 这个外国人来自西夷之地,他的行为举止与我们有所不同。
- 基本含义
- 指西方边疆的少数民族,也泛指外族。
- 基本解释
(1).古代指我国西部地区的部族。《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孟子·离娄下》:“ 文王 生於 岐周 ,卒於 毕郢 ,西夷之人也。”《史记·西南夷列传》:“西夷君长什数, 夜郎 最大。”
(2).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侵略者的鄙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道光 间西夷犯 浙 ,武臣多死绥者。”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夷在古代中国的地位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中国古代,西夷是指西方边疆的少数民族。2. 初中生:我们学习的历史书上提到,中国古代对西夷采取了一些政策来维护边疆稳定。3. 高中生:西夷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形容外族或外地人,强调他们与本地人的区别。
- 故事起源
- 西夷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经典《尚书·洪范》中,具体起源不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来自西方的人穿着异域风格的服装,他们与当地人有所不同,被称为西夷。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西”和“夷”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西夷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中,原指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后来扩大为泛指外族。西夷在古代中国的视野中代表着边疆地区的民族,与中央政权存在一定的对立关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形容外族或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