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时所穿的礼服。历代形制有异。《周礼·天官·内宰》:“中春,詔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 贾公彦 疏:“《礼记·祭义》亦云:蚕事既毕,遂朱緑之,玄黄之,以为祭服。此亦当染之以为祭服也。”《诗·豳风·七月》“为公子裳” 毛 传:“祭服,玄衣纁裳。” 孔颖达 疏:“玄黄之色施於祭服。”《国语·周语上》“ 晋侯 端委以入” 三国 吴 韦昭 注:“説云:‘衣玄端,冠委皃,诸侯祭服也。’”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南设一大幕次,谓之‘大次’,更换祭服,天平冠,二十四旒,青裳龙服,中单朱舃,纯玉佩。”
- 基本含义
- 指在祭祀仪式上所穿的衣服。
- 详细解释
- 祭服是指在祭祀仪式上所穿的特殊衣服。在古代中国,祭祀是一种重要的宗教仪式,人们会穿上特定的服装来参与祭祀活动。祭服一般由丝绸等高质量材料制成,设计独特,富有象征意义。祭服的形制和颜色往往与祭祀的对象、场合和身份有关。
- 使用场景
- 祭服一词多用于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以及古代文化研究中。在现代生活中,虽然祭祀活动不再像古代那样普遍,但祭服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象征,常常在文化节日、庆典仪式等场合中出现。
- 故事起源
- 祭服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文王》中,描述了古代帝王祭祀时穿的特殊服装。在古代中国,祭祀活动被视为人与神灵沟通的重要方式,因此祭服的设计和制作都非常讲究。
- 词语结构
- 祭服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祭”和“服”两个词组成。
- 例句
- 1. 他身穿华丽的祭服,庄严地参加了祭祀仪式。2. 在古代,帝王祭祀时所穿的祭服非常华丽。
- 记忆技巧
- 记忆祭服一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关联图像:想象一个穿着华丽祭服的人在进行祭祀活动。2. 关联故事:编写一个与祭服相关的故事,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文化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祭祀仪式和祭祀文化的知识。此外,也可以了解其他与祭祀相关的成语,如“祭酒”、“祭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在学校举办的祭祀活动中,穿上了漂亮的祭服。中学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古代帝王的祭服和祭祀仪式。大学生:在文化节日上,人们会穿上传统的祭服,参加庄严的祭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