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见“ 积潦 ”。
- 基本含义
- 指水积聚成涝的意思。
- 详细解释
- 积涝是一个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积指水积聚,涝指水淹。积涝形容雨水过多,水积聚成涝,造成水灾。
- 使用场景
- 积涝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雨水过多,水灾严重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雨季时,由于雨水过多,导致水灾频发,农田被水淹没,交通不便等情况。
- 故事起源
- 积涝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一年》中。当时,鲁国的襄公十一年,大雨连绵不断,导致水灾严重,农田被水淹没,百姓生活困苦。于是,襄公下令修筑水利工程,治理水患,解决了水灾问题。后来,人们就用“积涝”这个成语来形容雨水过多,水灾严重的情况。
- 词语结构
- 积涝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积”和名词“涝”组成。
- 例句
- 1. 最近大雨连绵,导致全市积涝严重。2. 这个地区常年积涝,农田不易耕种。3. 山区积涝,导致交通中断,村民生活受到影响。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积涝的发音“jī lào”与“鸡跑”进行联想,想象一只鸡在雨水中奔跑,形成水灾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积水成渊、水泄不通等,以增加对水灾、水利等话题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下了一天的雨,地上积涝了。2. 初中生:由于连续降雨,整个城市积涝严重,交通瘫痪。3. 高中生:这个地区常年积涝,导致农田无法正常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