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忠诚正直的话。 宋 郑侠 《示潮州吴宅三甥》诗:“心虽在规益,世谁受忠諤。”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忠诚正直,言行一致。
- 详细解释
- 忠谔是由“忠”和“谔”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忠”表示忠诚、忠心,指一个人对事物或人物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忠诚;“谔”表示直率、坦诚,指一个人言行一致,不虚伪。忠谔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忠诚正直,言行一致,不做虚伪之事。
- 使用场景
- 忠谔一词多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和行为,特别是在评价一个人是否忠诚正直时。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朋友、家人、国家或组织的忠诚,并且言行一致,不做虚伪之事。
-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公元前485年,齐国国君齐哀公想要攻打邻国鲁国,他找到了一位名叫陈胜的谋士,问他是否有办法攻克鲁国。陈胜回答说:“忠者,谔也。”意思是忠诚的人就是直率的人。陈胜的回答让齐哀公对他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和敬佩,最终没有攻打鲁国。从此以后,“忠谔”成为形容一个人忠诚正直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他是一位忠谔的朋友,永远不会背叛你。2. 这位领导一直以忠谔的品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3. 在困难时刻,他表现出了忠谔的品质,毫不犹豫地帮助了我们。
-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忠诚正直,言行一致”这句话来记忆忠谔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忠”和“谔”两个字的发音与含义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忠诚、正直等相关的成语,如“忠心耿耿”、“忠贞不渝”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我的朋友是忠谔的,不会说谎。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对老师忠谔,不撒谎。3. 高中生:在面对考试作弊的诱惑时,我们应该保持忠谔的品质,坚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