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方行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和行为态度正直,不偏不倚。它常常用来称赞一个人的正直和诚实,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不正直和偏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方行来表达对别人正直行为的赞扬,或者用来提醒自己要保持正直的品行。
- 例句
- 1. 他的为人方行,深受大家的尊敬。2.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要保持方行并不容易。
- 基本含义
- 指行走直线,不偏不倚。
- 基本解释
行为正直。 宋 范仲淹 《杨文公写真赞》:“然端言方行,回邪忌之,故尝避权臣之祸,归 阳翟 山。”
(1).遍行,通行。方,通“ 旁 ”。《书·立政》:“其克詰尔戍兵以陟 禹 之迹,方行天下,至于海表,罔有不服。” 曾运乾 正读:“方,旁也,普也。”《淮南子·主术训》:“今夫权衡规矩,一定而不易,不为 秦 楚 变节,不为 胡 越 改容,常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行之,万世传之。”
(2).特指纵横驰骋。犹横行。《国语·齐语》:“君有此士也三万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诛无道,以屏 周 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 韦昭 注:“方犹横也。” 明 冯梦龙 《智囊补·闺智·晏恭人》:“诚得 李侃 妇 晏恭人 以守, 绍续 女、 崔寧 妾以战……虽方行天下可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方八般正”、“方寸之地”等,来扩展对方行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方行的同学一起玩,因为他们总是诚实守信。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保持方行,不要因为小利而违背原则。3. 高中生:在面对考试作弊的诱惑时,我们应该保持方行,选择诚实面对。以上就是关于成语“方行”的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方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据传,鲁国有一位叫孔方兄的人,他的行为一直保持着正直和坦荡。有一次,孔方兄经过一块田地,田主在田地里埋了一个陷阱,希望能够陷害孔方兄。然而,孔方兄走过时没有偏离直线,安然无恙。这个故事流传开来,后来人们就用方行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正直,不偏不倚。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方行的发音拆分为“方”和“行”,方可以联想为直角、正直,行可以联想为行走。通过将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方行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方行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方是形声字,行是形声字。
- 详细解释
- 方行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方指直角、正直,行指走路。它的基本含义是指行走时保持直线,不偏不倚,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态度正直、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