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温蠖 wēnhuò
[dirt] 尘垢
蒙世之温蠖。——诸葛亮《出师表》
- 详细解释
昏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司马贞 索隐:“温蠖,犹惛憒。《楚词》作‘蒙世之尘埃哉’。”一说犹混污。 汤炳正 《释“温蠖”》:“《韩诗外传》则作‘客人之混污然’……‘混污’为本字,而‘温蠖’则为同音借字。”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胆小怕事,没有胆量和决心。
- 使用场景
- 常用来形容胆小怕事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某人没有勇气和决心。
- 故事起源
- 《史记·卷九·项羽本纪》中有一则故事。故事中,项羽攻打楚国的时候,楚国的将领范增因为害怕战斗而逃跑,被项羽称为“温蠖”。这个成语由此而来,用以批评胆小怕事的人。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胆小怕事,真是个温蠖。2. 不要总是温蠖一样,要有点勇气和决心。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温蠖与蛇类动物联系起来,想象一个胆小怕事的人像蛇一样躲藏起来,没有勇气和决心。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勇气和决心相关的成语,如“大智若愚”、“敢为天下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太温蠖了,连课堂上发言都不敢。2. 初中生:我不想和那个温蠖的同学一起组队,他什么事都不敢做。3. 高中生:这个温蠖的学生连报名参加比赛都不敢,真是太胆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