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衣冠南渡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或逃避困境而离开自己的家乡或原有的环境。它常常用来形容在危机时刻,人们不惜一切代价逃离困境的决心和勇气。
- 例句
- 1. 在战乱时期,许多人不得已衣冠南渡,离开自己的家乡。2. 面对巨大的灾难,他们毅然决然地衣冠南渡,寻求生存的机会。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为了保全性命或逃避祸患,不惜穿过大江南渡,离开自己的家乡。
- 基本解释
(1). 西晋 末, 晋元帝 渡 江 ,建都 建业 (今 江苏 南京 ),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异哉, 晋氏 之有天下也!自 雒阳 荡覆,衣冠南渡, 江 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后用以借指 唐 “ 安 史 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奔之事。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边塞 西蕃 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2).指 北宋 末, 宋高宗 渡 江 ,建都 临安 (今 浙江 杭州 ),中原士庶南迁之事。 宋 陆游 《论选用西北士大夫札子》:“臣伏睹方今,虽中原未復,然往者衣冠南渡,盖亦众矣。” 姚莹 《论诗绝句》之三四:“衣冠南渡依 江 左,文献中州灭没间;谁与诗场鬭金炬, 劒南 身后有 遗山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萧衍和南朝梁国的故事。同时,也可以探讨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或逃避困境而离开家乡的情况,思考其中的原因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听老师说过,古代的士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有时候会衣冠南渡,离开家乡。2. 初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南北朝的故事,其中有一个皇帝为了保全性命,带着忠臣衣冠南渡,逃离北方。3. 高中生: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为了逃避战乱或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衣冠南渡,离开自己的家乡。
- 故事起源
- 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的皇帝萧衍在北方的北魏朝受到了威胁,为了保全性命,他决定带着一些忠臣离开北方。他们穿过长江南渡,最终到达南方,得以保全性命,重新建立了南朝梁国。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衣冠南渡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穿着华丽的衣冠,勇敢地跨越大江南渡,逃离危险的环境。
- 词语结构
- 衣冠南渡由四个词语组成,分别是“衣冠”、“南”和“渡”。其中,“衣冠”指的是古代士人的服饰,代表身份和地位,“南”指的是南方,“渡”指的是渡江。
- 详细解释
- 衣冠南渡是一个历史典故,源自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朝梁国的皇帝萧衍在北方的北魏朝遭到了威胁,为了保全性命,他带着一些忠臣逃离北方,穿过长江南渡,最终到达南方。这个典故后来成为了衣冠南渡这个成语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