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火伏的词语解释
火伏的意思
拼音:huǒ fú    注音:ㄏㄨㄛˇ ㄈㄨˊ
基本解释

谓心星(大火)隐没。《左传·哀公十二年》:“ 丘 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 杜预 注:“火,心星也,火伏在十月。”《新唐书·历志三上》:“《麟德历》霜降后五日,火伏。小雪后十日,晨见。”

基本含义
指火势逐渐平息下来,形容事物逐渐平静或消退。
详细解释
成语“火伏”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火”和“伏”。火代表火焰,伏表示低下、平息。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火势逐渐平息,事物逐渐平静或消退,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愤怒或激情逐渐消退。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火灾逐渐得到控制,或者形容战斗、争议等局势逐渐平息。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
故事起源
《左传·哀公十五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482年,齐国发生了一场大火,火势势不可挡,无法扑灭。齐国的一位智者建议用牛皮包裹火种,然后把它们放在水中浸泡,使火种逐渐熄灭。最终,火势得到了控制,形成了成语“火伏”。
词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火势终于平息下来,大家松了一口气,心里的火伏了。2. 经过多年的努力,战争的火伏了,人们开始重建家园。
记忆技巧
可以将火伏的形象与火势平息的情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生动的画面。可以想象自己在扑灭一场大火后,火势逐渐平息,心情也逐渐平静下来。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火相关的成语,比如“火烧眉毛”、“火上浇油”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大家齐心协力扑灭火势,最终火伏了。初中生:经过多年的战争,终于实现了和平,战火彻底伏了。高中生:在经历了一场激烈的争议后,双方的情绪逐渐平静,火伏了。
(0)
诗文中出现“火伏”的诗词

寄古铁先生

鹤发童颜九十翁,数间书屋住溪东。

通仙每得悬壶术,遗世长思荷锸风。

春暖酒醅浮瓮绿,夜深丹火伏炉红。

别来高致空怀仰,何日从容语笑同。

(0)

霹雳引

岁七月,火伏而金生。

客有鼓琴于门者,奏霹雳之商声。

始戛羽以騞砉,终扣宫而砰駖。

电耀耀兮龙跃,雷阗阗兮雨冥。

气呜唅以会雅,态歘翕以横生。

有如驱千旗,制五兵。截荒虺,斮长鲸。

孰与广陵比,意别鹤俦精而已。

俾我雄子魄动,毅夫发立。怀恩不浅,武义双辑。

视胡若芥,剪羯如拾。

岂徒慷慨中筵,备群娱之翕习哉。

(0)

古杉行

丹陵观,有古杉,屹如双阙当云门。

云是钟君之手植,君去此树馀空村。

尾摇翡翠梢八表,根结蛇蛟行九原。

幽边岂无鬼神护,深处直形天地恩。

一方拆裂引穿溜,犹是百年烧火痕。

苍皮树里渐欲合,始知草木有道存。

或云下有丹火伏,四时地底皆春温。

神还复壮此其验,疑是自此无传喧。

平生政坐嗜奇古,来看适值寒冬昏。

长歌沈思绕其下,夜半月高松露繁。

飘飖叶县凫舄影,牢落丰城龙剑魂。

何当唤起博物者,共骑黄鹄凌昆崙。

(0)

三月朔登绝顶

蹑衣飞步上山巅,回首人间一惘然。

千里渺茫云似水,诸峰罗列树连天。

风鸣石涧飞寒雨,火伏丹炉袅篆烟。

何日归休无一事,閒身不惜访群仙。

(0)

送相里郎中赴江西

君把一尺诏,南游济沧浪。

受恩忘险艰,不道歧路长。

戎狄方搆患,休牛殊未遑。

三秦千仓空,战卒如饿狼。

委输资外府,诹谋寄贤良。

有才当陈力,安得遂翱翔。

岂不慎井赋,赋均人亦康。

遥知轩车到,万室安耕桑。

火伏金气腾,昊天欲苍茫。

寒蝉惨巴邓,秋色愁沅湘。

昨日携手西,于今芸再黄。

欢娱讵几许,复向天一方。

蹢躅话世故,惆怅举离觞。

共求数刻欢,戏谑君此堂。

今日把手笑,少时各他乡。

身名同风波,聚散未易量。

曷月还朝天,及时开智囊。

前期傥犹阔,加饭勉自强。

(0)

题道院壁

山中旧宅四无邻,草净云和迥绝尘。

神枣胡麻能饭客,桃花流水荫通津。

星坛火伏烟霞暝,林壑春香鸟雀驯。

若使凡缘终可脱,也应从此度闲身。

(0)
诗词分类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诗人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