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莱夷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不得体,不符合社会礼仪。比如,当一个人在正式场合说出不合适的话语或做出不得体的举止时,可以用莱夷来形容他。
- 例句
- 1. 他在宴会上大声喧哗,真是太莱夷了。2. 在公众场合,我们应该注意言行举止,不要莱夷。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的行为或言辞不合时宜,不符合礼仪规范。
- 基本解释
古国名。 殷 周 时分布在今 山东半岛 东北部。 鲁襄公 六年为 齐 所灭。《书·禹贡》:“ 莱夷 作牧。” 孔 传:“ 莱夷 ,地名,可以放牧。” 宋 王禹偁 《黑裘》诗:“野蚕自成茧,繰络为山紬。此物产何许, 莱夷 负海州。”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礼仪相关的成语,如“守礼”、“不修边幅”等,以加深对礼仪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大声喧哗,真是太莱夷了。2. 初中生:在考试前夜熬夜玩游戏,是一种莱夷的行为。3. 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打破了庄重的氛围,他的举动真是太莱夷了。
- 故事起源
- 莱夷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典籍《尚书·周书·洪范》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是用来比较中国君主的住所与夷狄君主的住所的差别。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比喻,创造了成语莱夷,用来形容人们的行为或言辞不合时宜,不符合礼仪规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莱夷的发音“lái yí”与“来一”进行联想,来一种不合时宜的行为或言辞,即为莱夷。
- 词语结构
- 莱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莱”,第二个字是“夷”。
- 详细解释
- 莱夷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典籍《尚书·周书·洪范》中的一段话:“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莱。”其中,“夷狄”指的是中国古代民族的一种,而“莱”则是指君王的居住地。莱夷的意思是说夷狄的君主的住所,比不上中国的君主的住所,暗指夷狄的行为不合乎礼仪规范。后来,莱夷逐渐演变成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的行为或言辞不合时宜,不符合礼仪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