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打麦的词语解释
打麦的意思
拼音:dǎ mài    注音:ㄉㄚˇ ㄇㄞˋ
使用场景
打麦一词常用于负面描述,用来指责或批评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财物或权益的人。它可以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
例句
1. 他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不惜打麦,伤害了许多人的利益。2. 这个公司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打麦,导致了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基本含义
指用力量或手段剥夺他人的财物或权益。
基本解释

(1).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 宋 陆游 《禽言》诗:“老翁老尚健,打麦持作饭。”如:打麦场。
(2).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打麦》:“《唐书》: 武元衡 之将遇害也,京师童謡曰:‘打麦三三三。’今俗儿戏有打麦,鼓掌作打麦声,后必三拍之,抑缘此也。”参阅《旧唐书·武元衡传》。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财物或权益相关的成语,例如“掠夺”、“剥削”等,可以帮助扩展对打麦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用欺骗的方法打麦,偷走了我的玩具。2. 初中生:有些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地打麦,伤害了其他人的利益。3. 高中生:这个公司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打麦,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故事起源
打麦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在古代,农民们在收割麦子的时候,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汗水。而有些人为了获取更多的麦子,不择手段地采取了欺骗或暴力的方式,剥夺了其他农民的劳动成果。这种不公平的行为就被形容为“打麦”。
英文翻译

1.thresh wheat or barley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农耕相关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农民用力收割麦子的场景,然后想象一个不公平的人通过欺骗或暴力手段夺取了农民的麦子,这样就能够联想到“打麦”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打麦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打”,宾语是“麦”。
详细解释
打麦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由两个字组成。打,意为用力量或手段攻击或剥夺;麦,意为麦子,代表财物或权益。打麦的含义是通过暴力或欺骗手段夺取他人的财物或权益。
(0)
诗文中出现“打麦”的诗词

打麦

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

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

转到天心麦已熟。

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

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上垅先捋青,下垅已成束。

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

贵人荐庙已尝新,酒醴雍容会所亲;

曲终厌饫劳童仆,岂信田家未入唇!

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麦秋正急又秧禾,丰岁自少凶岁多,

田家辛苦可奈何!将此打麦词,兼作插禾歌。

(0)

托宿鹅鸭村家

泥沙满面尘扑首,两日路作一日走。

地冥天长暝色催,乱山缺处是村口。

村翁见我偶停鞭,便著延至茅堂前。

四壁虽贫无大厦,犹胜潦倒穷途边。

更命家人款远客,网得鲤鱼长一尺。

老瓦盆浮雪蚁香,折脚铛煮霜蟹赤。

敬客还恐扰客眠,教儿今夜莫打麦

明发饭罢送出村,为言直北过竹墩。

沿江再觅便船渡,顷刻可到县西路。

(0)

田家三首·其二

锄瓜打麦半成閒,社案中间有往还。

头白不曾离畎亩,只疑城市胜田间。

(0)

农家

野火相连打麦田,仰看斗转月低弦。

古来但说农家乐,夜半谁知未得眠。

(0)

辛丑孟夏甲申日得雨

物理寓乘除,天存好还道。

去年夏迄秋,旱枯苗尽槁。

繁霜打麦根,疗饥兹已兆。

逾春秀葽葽,修翠摇旌葆。

黄云割未尽,赤日仍杲杲。

秧针方刺牙,还忧水泉少。

正深伤弓虞,曲成由大造。

耕雨刈欲晴,从来难两好。

来牟迨既登,甘霖乃方到。

甲甲占久雨,古语信可考。

首夏际兹辰,其应孚未祷。

繁声喧若注,阴云阵如扫。

入夜听檐溜,滴沥响到晓。

蝗螟腐翅翼,蛙黾喊池沼。

从兹雨未艾,调润知可保。

一亩数石收,麦秋功已告。

千仓而万箱,应占富禾稻。

匪藉天功然,人力宁尔巧。

端由政致和,天示贤侯报。

不死见丰年,鼓腹归醉饱。

末掾与农氓,熙熙歌皞皞。

(0)

牧牛词

秧针短短湖水白,场头打麦声拍拍。

丝杨影里系乌犍,双角弯环卧溪碧。

晚来驱向东阡行,蹋角上牛鞭两声。

短童腰笛唱歌去,草深扑扑飞牛虻。

但愿我牛养黄犊,更筑牛宫伴牛宿。

年丰不用多苦辛,陇上一犁春雨足。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