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觊觎 jìyú
[covet;cast greedy eyes on;harbour aggressive designs against;long for;pretend to]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后汉书·杨秉传》
- 详细解释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覬覦。” 杜预 注:“下不冀望上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羣凶覬覦,分裂诸夏。”《旧唐书·崔元略传》:“时 刘栖楚 自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 清 魏源 《庐山王文成公纪功碑歌》:“ 明 季中叶患尾大,爪牙覬覦强宗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 中国 者, 中国 人之 中国 ……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 基本含义
- 指心生贪欲,垂涎欲得。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物质财富、权力、地位等方面的贪婪欲望。它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欲望,也可以用于描述社会上的贪腐现象。
- 故事起源
-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675年,鲁国的庄公想要攻打卫国,但是卫国的国君宁殖不愿意归顺鲁国。庄公非常觊觎卫国的土地和资源,于是派遣使者去劝说宁殖。宁殖非常聪明,他知道庄公的真实目的是想夺取卫国,于是他回答说:“觊觎不可。”这个故事中的“觊觎”就是指庄公贪婪欲望的象征。
- 词语结构
- 成语“觊觎”由两个相同的汉字组成,没有其他部分。
- 例句
- 1. 他一直觊觎着那块价值连城的宝石。2. 这个政府官员觊觎权力,想要掌握更多的权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看到了一个非常美味的蛋糕,他的眼睛发亮,嘴巴开始流口水,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觊觎”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觅食”、“觅缘”等,来进一步扩展对于“觊觎”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觊觎着那个新的玩具,希望能够得到它。2. 初中生:他觊觎着班级的班长职位,想要成为班级的领导者。3. 高中生:她觊觎着那所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希望能够被录取。4. 大学生:他觊觎着那份高薪工作,希望能够在毕业后得到这个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