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情理。《周书·叱罗协传》:“﹝ 协 ﹞既以得志,每自矜高。朝士有来请事者,輒云‘汝不解,吾今教汝’。乃其所言,多乖事衷。当时莫不笑之。”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 详细解释
- 事衷是由“事”和“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事”指事情、事务,“衷”指内心、心底。事衷表示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与外表和言辞可能不同。
- 使用场景
- 事衷一般用于描述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常用于写作、演讲和日常交流中。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观点或情感。
- 故事起源
- 事衷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意为内外相应,内心和外在行为一致。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
- 词语结构
- 事衷由两个汉字组成,属于形容词短语。
- 例句
- 1. 他表面上看起来很冷漠,但其实事衷是非常温暖和善良的。2. 我们要学会倾听他人的事衷,而不仅仅看表面的行为和言辞。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事”的发音与“是”的发音相似,而“衷”的发音与“中”的发音相似。可以将“事衷”理解为“是中的事”,即内心真实的事情。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事实相符”、“言行一致”等,来加强对内心真实想法和外在行为一致性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画画,但是我不敢告诉别人,因为我怕被笑话。我的事衷是想成为一名画家。2. 初中生:我爸爸妈妈总是希望我考上好大学,但我其实更喜欢音乐。我的事衷是想成为一名音乐家。3. 高中生:虽然我学习很努力,但我内心其实更追求自由和创造力。我的事衷是想成为一名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