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国贼 guózéi
[traitor] 危害国家的不良分子
不恤君之荣辱,不恤国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养交而已耳,谓之贼。——《荀子·臣道》
- 近义词
民贼、国蠹
- 详细解释
(1).危害国家或出卖国家主权的败类。《尉缭子·重刑令》:“将自千人以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国贼。” 陈毅 《登大庾岭》诗:“国贼卖尽一抔土,弥天烽火举红旗。”
(2).指官府追捕的盗贼。《后汉书·桥玄传》:“ 玄 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 玄 求货, 玄 不与……瞋目呼曰:‘姦人无状, 玄 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
- 基本含义
- 指背叛国家、出卖国家利益的人。
- 使用场景
- 国贼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但在政治讨论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出现。它可以用来描述那些对国家不忠诚、背离国家利益的人。请注意,这个词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使用时需要谨慎。
- 故事起源
- 国贼一词的使用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在战乱时期。在那个时候,由于政治动荡和战争,一些人可能会背叛自己的国家,以换取个人利益或权力。这些人被称为国贼,他们的行为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背叛。
- 词语结构
- 国贼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被指控是国贼,因为他泄露了国家的机密信息。2. 这个政治家被认为是国贼,因为他的政策对国家利益产生了负面影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国家和背叛相关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例如,想象一个人背叛自己的国家,出卖国家利益,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历史和政治感兴趣,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国贼的故事和历史事件。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爱国,不要成为国贼。2. 初中生:历史课上学到了很多关于国贼的故事。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被指控为国贼,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4. 大学生:在研究中国历史时,我对国贼的行为感到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