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上庠的词语解释
上庠的意思
拼音:shàng xiáng    注音:ㄕㄤˋ ㄒㄧㄤˊ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描述学生上学、受教育的场景。也可以用来比喻学习进修、修养自身。
例句
1. 孩子们每天早晨都要准时上庠。2. 他努力学习,希望能够上庠考取更好的学校。
基本含义
指学生上学堂,受教育。
基本解释

古代的大学。《礼记·王制》:“ 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 郑玄 注:“上庠,右学,大学也。”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国家典章,崇重庠序;近日趋竞,未復本源。至使公卿子孙,耻游太学,工商凡冗,或处上庠。”《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此人若回来寻时,可叫他来京师上庠 贯道斋 寻问 林上舍 名 积 字 善甫 ,千万!千万!不可误事。”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学庠制度,以及古代学堂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加深对成语“上庠”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每天都要上庠学习。2. 小学生们都很期待上庠,因为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玩耍。3. 初中生们每天都要上庠,为了考取好成绩而努力学习。4. 大学生们上庠的时候,要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故事起源
成语“上庠”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周朝时期。周文王在位时,他建立了学庠制度,让子弟们上学堂接受教育。成语中的“上庠”就是指文王的子孙后代们上学堂学习的情景。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成语“上庠”。可以想象自己身临古代学庠制度,上学堂接受教育的情景,以及学生们努力学习的场景。
词语结构
成语“上庠”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词语,其中“上”在这里表示“上去”,“庠”表示学堂。
详细解释
上庠源自《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庠,天子在下庠。”庠,古代指的是学堂或学宫。成语中的“上庠”指的是学生上学堂,接受教育的意思。
(0)
诗文中出现“上庠”的诗词

升平嘉宴同群臣赋诗用柏梁体

丽日和风被万方。卿云烂熳弥紫阊。

一堂喜起歌明良。止戈化洽民物昌。

蓼萧燕誉圣恩长。天心昭格时雨旸。

丰亨有兆祝千箱。礼乐文章仰圣皇。

庙谟指授靖八荒。春回丹诏罢桁杨。

河清海晏禹绩彰。百度胥饬纲纪张。

千官济济盈岩廊。天工无旷勤赞襄。

有年歌协臣所望。共期红朽答殊常。

转漕亿万充天仓。邦礼叨赞惭趋跄。

职司寅清佐垂裳。天河洗甲通蛮乡。

皇威四畅咸来王。祗承钦恤和气翔。

刑措不用民寿康。八材庀化师殳斨。

右平左墄开明堂。仰窥神策驱天狼。

膏以大泽人胥庆。帝庸作歌追虞唐。

身依云汉赓天章。恪秉训厉敦羔羊。

奉宣仁风之吴疆。九阍詄荡瞻龙光。

斗杓高掩贯索芒。图列养正亲羹墙。

黄钟大镛谐祯祥。郊衢击壤欢丰穰。

大官珍膳罗酒浆。调闲六御腾康庄。

忝预风纪凛清霜。出入玉佩声锵锵。

纳言惟允尚职详。褒忠励节感赐觞。

圜扉阒寂春草芳。拜手好生颂禹汤。

前星令望钦颙卬。终始念典用斯臧。

言模行范煇缥缃。猗欤至德日就将。

叨尘侍从恩莫量。靖共夙夜无怠遑。

梧桐生矣于高冈。紬书东观翰墨香。

三德六行为士坊。宫官备位滋悚惶。

六经义叶如笙簧。奎文焕若森琳琅。

朝朝橐笔侍御床。纪载圣治金匮藏。

频年宣室虚对扬。宸篇掞藻烛昊苍。

承华毓德成圭璋。青宫琪树栖鸾凰。

金舆导从骖云骧。罘罳流影耀璧珰。

仁波溟渤同濊汪。鸾旂乘春零露瀼。

爰赓天保矢勿忘。八表同轨来梯航。

云门磬管声喤喤。泰交天阙开春阳。

惟睿作圣金玉相。珥笔何幸日月傍。

瑞逾宝鼎兼芝房。尧樽夜醉星低昂。

在廷悦豫和宫商。滥典乐正董上庠

治登三五休声飏。睿谟典诰同洋洋。

记神圣功臣职当。琅函瑶版书焜煌。

石渠高议芟秕糠。日侍清禁研铅黄。

愿言直节谨自防。帝心勤民重农桑。

具举细目恢宏纲。诞敷文德四国匡。

嘉禾既殖锄莠稂。屈轶朱草纷两厢。

封章问夜检皂囊。拟将劲操坚苍筤。

朝无阙事联班行。千门燎火宵未央。

升平高宴迈柏梁。

(0)

送陈守仁入太学

父子本天性,至恩无比伦。

矧公之尊府,子舍公一身。

料从少小来,迨兹壮有室。

未尝越旬月,远去慈亲膝。

借问今何之,千里具行装。

荅言为道艺,愤悱趋上庠

有客前献言,惟道若大路。

驾子天神明,贤圣在举步。

幽堂列坟典,周孔以为师。

学成名亦遂,且不离庭闱。

荅云子言善,在予非不知。

父母生我身,劬劳靡不为。

垂髫俾之学,外不与毫丝。

乃今有室家,儿女发已束。

分寸无所立,何以酬顾复。

如彼甲与乙,名高髦俊科。

又若丙与丁,禄位今嵯峨。

是皆予亲友,予独无所就。

是以不宁居,忙于贾求售。

昔者三千徒,负笈洙泗滨。

孟轲远游学,母老仍家贫。

尚违晨昏侍,以就德业新。

盖以慈爱心,惟期已成达。

男子四方志,安能恋房闼。

客前贺曰都,事固无必非。

子志乃如此,顾予安得知。

在家事多夺,远大非可必。

大孝在显亲,为子解羁絷。

日月如逝波,无方可维絷。

陶侃惜分阴,仲尼犹不及。

自古力道业,寸晷重琳璆。

子今道所出,处处足浇浮。

阳和达京辇,士女方春游。

百宝妆楼台,歌喉珠宛转。

恼乱巧迎逢,偏能伺方便。

平生足持守,到此总不见。

又有非辈流,频频甚鸴斯。

顾盼借颜色,谈笑怀奸欺。

从容樽酒间,留连棋局上。

英豪俊杰心,鲜不由此放。

子今志者大,思虑宜蚤正。

慎子之朋侪,力与光阴竞。

由此期显亲,昊天其斯应。

(0)

送伯中弟尉新喻

伯父盛德人,伯中实暮子。

不惟能象贤,气貌亦相似。

幼日读父书,结字得皮髓。

粹然金玉姿,少日期千里。

宁知游上庠,蹉跎困名第。

晚始著青衫,酸寒就一尉。

欻然报瓜时,往戍真乐事。

自惟群从希,惜别不能已。

中年重离别,况我衰如此。

亲故例作恶,况复于吾弟。

兹行岂得休,雅怀聊漫仕。

勿惮三年留,江南富山水。

尉曹官虽卑,去民最密迩。

一日斯必葺,职务毋少弛。

善保金石躯,离觞且同醉。

归来毕婚嫁,相从期暮齿。

教子以义方,忍贫授经史。

素业俱有传,见进未见止。

大儿方决科,如摘颔髭耳。

子尚徐其驱,中途听捷喜。

(0)

镇阳读书

春深夜苦短,灯冷焰不长。

尘蠹文字细,病眸涩无光。

坐久百骸倦,中遭群虑戕。

寻前顾后失,得一念十忘。

乃知学在少,老大不可彊。

废书谁与语,叹息自悲伤。

因忆石夫子,徂徕有茅堂。

前年来京师,讲学居上庠

青衫缀朝士,面有数亩桑。

不耐群儿嗤,束书归故乡。

却寻茅堂在,高卧泰山傍。

圣经日陈前,弟子罗两厢。

大论叱佛老,高声诵虞唐。

宾朋足枣栗,儿女饱糟糠。

虽云待官阙,便欲解朝裳。

有似蚕作茧,缩身思自藏。

嗟我一何愚,贪得不自量。

平生事笔砚,自可娱文章。

开口揽时事,论议争煌煌。

退之尝有云,名声暂膻香。

误蒙天子知,侍从列班行。

官荣日已宠,事业闇不彰。

器小以任大,跻颠理之常。

圣君虽不诛,在汝岂自遑。

不能虽欲止,恍若失其方。

却欲寻旧学,旧学已榛荒。

有类邯郸步,两失皆茫茫。

便欲乞身去,君恩厚须偿。

又欲求一州,俸钱买归装。

譬如归巢鸟,将栖少徊翔。

自觉诚未晚,收愚老缣缃。

(0)

题徐用之助教慈训堂

南州一高士,晦迹衢婺间。

六岁失所怙,立身何艰难。

高堂有慈母,尽瘁心力殚。

年甫二十四,掩镜啼孤鸾。

纺绩事教养,辛苦摧肺肝。

岁时奉祭祀,鸡黍供盘餐。

殷勤冀成立,宗嗣得无患。

子母命相依,影只形更单。

儿身壮有室,母心方燕閒。

乳下三岁儿,况复哀茕鳏。

保抱恤疢疾,衣食防饥寒。

三世各一身,谁不为悲酸。

人愿天弗违,竟使嗣续完。

母头既垂白,儿亦双鬓斑。

綵衣戏堂下,五色纷斌斓。

凊温适母宜,甘旨尽母欢。

树彼萱草花,慈训谁与颜。

慈训不可忘,恩重如丘山。

贤孙诲上庠,耿耿心寸丹。

有志在补报,无时涕汍澜。

求诗纪其实,千载为兴观。

(0)

探禹穴

禹穴镇名山,神龙夙呵卫。

告成馀此迹,天地相终始。

昔在绍兴中,吊古先君子。

探穴勇跻攀,慨叹不能已。

援笔赋会稽,兼述风土美。

趋庭童丱时,诵之能略记。

颇识寻幽趣,便有东游志。

道路阻且长,日月疾难恃。

此兴堕渺茫,转烛逾三纪。

两年寓临安,相隔才一水。

登览似可期,特未敢必耳。

今年正月末,乃不料行止。

云随渡江风,身著千岩里。

借问自何方,可访夏后氏。

或指高峰云,近在十五里。

是日天气清,好风濯衣袂。

兴来不假懒,偕行二三子。

犹子试上庠,邂逅亦能侍。

呼舟汎镜湖,肌肤扑空翠。

新荷点青钱,鱼行不相避。

水净无波涛,曾不踰时至。

舍棹叩仙扉,宫额赐龙瑞。

古道怪松引,重门老柏倚。

苔径稍深登,曲折穷幽邃。

巨石忽在眼,不与他石类。

势压千万山,魑魅敢睥睨。

人言为洞天,我忻识胜地。

当中生裂纹,旧传有深閟。

重玄锁关钥,莫测神灵意。

恋恋不能去,而有感于己。

平生喜搜访,幽山殆有契。

何以俛仰间,来游者三世。

先赋那敢攀,灵光诚自愧。

强裁五言诗,未能无习气。

诗成不须写,阿龟聊复识。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