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何如;比……怎样。《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齐王 ﹞田於海滨……射中获多,矜而自功。顾谓僕曰:‘ 楚 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 楚王 之猎何与寡人?’” 裴骃 集解引 郭璞 曰:“与犹如也。”《文选·张衡<西京赋>》:“此何与於 殷 人屡迁,前八而后五?” 李善 注:“言欲迁都 洛阳 ,何如 殷 之屡迁乎?言似之也。”
(2).犹言与谁。《汉书·东方朔传》:“方今 公孙丞相 、 儿大夫 、 董仲舒 …… 司马迁 之伦,皆辩知閎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
(3).犹言何干。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方巨山争体统》:“此守臣职也,於都吏何与焉?” 明 李贽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寃不寃与此人何与,但恐傍观者丑耳。” 清 李渔 《闲情偶记·颐养·行乐》:“人之行乐,何与於我?”
- 基本含义
- 何与是一个用于反问的成语,表示对某种事情的无所谓或无关紧要。
- 详细解释
- 何与由两个字组成,何意为何事、什么事,与意为和、跟。合在一起表示“和什么有关系”、“和什么有关联”。
- 使用场景
- 何与常用于表达对某种事情的漠不关心、不在乎或不重视。可以用于回答别人的问题、拒绝某种要求或责备,表示自己对此事无所谓或认为此事无关紧要。
- 故事起源
- 何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诗经·卫风·硕人》一诗:“硕人其颀,衣锦褧衣。何以与女士,无乃伤悲。”这里的“何以与女士”意为“和女士有什么关系”。后来,这个短语演变成了成语“何与”。
- 词语结构
- 何与的结构是“何 + 与”。
- 例句
- 1. A:你为什么不去参加聚会? B:何与我有关,我不感兴趣。2. A:你为什么不帮忙做家务? B:何与我有关,我已经很忙了。3. A:你怎么不关心这个问题? B:何与我有关,我对此事不感兴趣。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何与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问到一个问题,他漠不关心地回答:“何与”,表示对此事无所谓。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无所谓、不重视相关的成语,如不屑一顾、无动于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我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我回答:“何与,我忘了。”2. 初中生:同学们问我为什么不参加他们的活动,我回答:“何与,我有其他安排。”3. 高中生:老师责备我没有好好复习,我回答:“何与,我相信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