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乐曲名。《文选·任昉<奉答敕示七夕诗启>》:“寧足以继想《南风》,克谐《调露》。” 李善 注引 宋均 曰:“《调露》,调和致甘露也,使物茂长之乐。” 刘良 注:“四节不相违,谓之《调露》之乐。” 唐 薛廷珪 《授徐彦枢礼部员外郎制》:“情田万顷,瑶林将玉树森罗;文律九成,《调露》以《承云》交奏。”
- 基本含义
- 揭露真相或秘密。
- 详细解释
- 调露是由“调”和“露”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调指的是揭露,露指的是暴露。调露意为揭露真相或秘密,使其暴露于众人之前。
- 使用场景
- 调露常用于形容揭发某个事物的真相或秘密。它可以用于描述揭露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揭发一个阴谋、揭露一个秘密计划等等。此外,调露也可以用于表示揭示一件事物的内在本质或真相。
- 故事起源
- 调露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荀子·劝学》一书中。据说,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个人叫孟尝君,他非常善于调露人们的真实面目和隐藏的秘密。他经常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们的言行举止,揭露他们背后的真相。后来,人们就用“调露”来形容揭发真相的能力。
- 词语结构
- 调露的结构是“动词 + 名词”。其中,“调”是动词,表示揭露;“露”是名词,表示真相。
- 例句
- 1. 这个记者经过深入调查,成功地调露出了这个丑陋的阴谋。2. 他的行为透露出了他真正的意图,这是他调露自己的结果。3. 真相终于被调露出来了,大家都震惊不已。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调露”与“揭露”这两个词进行联想,它们的意思相近,都表示揭发真相。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调查犯罪现场,努力揭露案件的真相,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调露相关的成语,如“调查研究”、“揭竿而起”等,以丰富你的词汇量和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有勇气调露欺凌的事情,才能帮助受害的同学。2. 初中生:我们应该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调露社会问题,为社会进步做贡献。3. 高中生:新闻媒体的责任就是调露社会的黑暗面,并引导社会舆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