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签押常见于法律合同、贷款协议、保密协议等重要文件的签署过程中。通常在签署合同或协议之前,双方会约定签押的具体方式和保管人,以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 例句
- 1. 我们需要在合同上签押,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2. 在贷款协议生效之前,双方必须签押并交付保管。
- 基本含义
- 签署保证书并加以保管。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旧时在文书上签名或画押。
[构成]
动宾式:签|押
[例句]
农民在借据上签押。(作谓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签押相关的法律知识,了解合同的基本要素、签署程序和法律效力等内容。也可以学习其他与签署文件相关的成语,如“签字画押”、“盖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朋友们签押了一个友谊协议,保证互相帮助和团结。2. 初中生:在参加比赛之前,我们队员都要签押一份参赛承诺书。3. 高中生:在申请大学之前,我必须签押一份考生诚信承诺书,保证考试的公正性。4. 大学生:在实习公司,我需要签押一份保密协议,保护公司的商业机密。5. 成年人:在购房合同签署之前,我们需要签押一份购房意向书,表示对房屋的认可和购买意愿。
- 故事起源
- 签押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古代,签押是一种重要的法律程序,用于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双方的责任。签押的过程中,双方需要在合同上签字并加以保管,以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 英文翻译
1.[旧] sign
-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签押”与签署合同的过程联想在一起,想象双方在签署合同时,需要在文件上签字并加以保管。
- 词语结构
- 签押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签”和名词“押”组成。
- 详细解释
◎ 签押 qiānyā
[sign] 旧时在文书上签名画押
署名,画押。表示负责。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唐 中书指挥事谓之‘堂帖子’。曾见 唐 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当日晚算了帐目,把文簿呈 张员外 :今日卖几文,买几文,人上欠几文,都签押了。”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实》:“我且进去歇息片时,待你看完之后,再出来签押。” 许地山 《人非人》:“他想反正下午她便消假了,只捡些待发出去的文书替她签押,其馀留着给她自己办。”
旧时指掌管文书收发的人。《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老爷当下叫籤押説,你去问师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少停,籤押回称説,问过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