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参罚 ”。参、伐皆星名。伐星属于参宿。古人谓主斩伐之事。《史记·秦始皇本纪》:“盖得圣人之威, 河 神授图,据狼、狐,蹈参、伐,佐 政 驱除,距之称 始皇 。” 张守节 正义:“狼、狐主弓矢星。《天官书》云,参、伐主斩艾事。”《汉书·天文志》:“《太初》在参罚。”《三国志·蜀志·秦宓传》:“天帝布治房、心,决政参、伐。”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狼、弧动箭鏃,参、伐扬旂麾。”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无锡光复志·檄南京文》:“凉风动而参、伐明,正大树开花之候。”
- 基本含义
- 参与战争、征战。
- 详细解释
- 参伐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参”意为参与、参加,“伐”意为征战、攻打。参伐的基本含义是指参与战争、征战,表示主动参与战斗,积极投身于战争之中。
- 使用场景
- 参伐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或团体积极参与战争、征战,表达其勇敢、决心和战斗意志。可以用来形容士兵、将领、民众等积极投身于保卫国家、争取胜利的战斗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在自己的事业或目标中奋发努力,积极争取成功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参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的“昭公十一年”的记载中。当时,齐国的君主昭公希望能够通过战争来扩张国土,于是派遣了大臣鲍牧率军出征。鲍牧在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最终成功征服了敌方的城池。后来,人们用“参伐”来形容那些积极参与战斗、勇往直前的人。
- 词语结构
- 成语“参伐”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参”和“伐”都是独立的字词。
- 例句
- 1. 他是一位勇敢的将军,总是毫不犹豫地参伐敌军。2. 在这场战争中,全国人民都参伐敌人,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记忆技巧来记忆成语“参伐”:1. 将“参伐”拆分成“参”和“伐”两个部分,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2. 将“参伐”与参与战争、积极征战的情景联系起来,形成图像联想,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参伐”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参战”、“伐敌”等,以扩大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像勇敢的将军一样,积极参伐敌人,保卫我们的家乡。2. 初中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勇往直前,参伐失败,争取成功。3. 高中生:参伐不仅仅是战争中的行动,也可以指个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积极奋斗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