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撇然常用于形容某人对重要事情漠不关心的态度,或者对他人的请求、劝告等置之不理。例如,当某人对别人的求助置之不理时,我们可以说他撇然不理。此外,撇然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对待自己的工作或责任的态度冷漠。
-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求助总是撇然不理。2. 面对困难,他撇然一笑,毫不在意。
- 基本含义
- 指态度冷漠,漠不关心的样子
- 基本解释
忽然。 宋 梅尧臣 《送方进士游庐山》诗:“寸心洒落撇然往,我方尘垢难磨揩。”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四折:“那 周瑜 一口气气的撇然倒地,扶的回营去了。”《杨家将演义》第四十回:“ 孟良 翻身一滚,撇然惊醒,乃是一梦。”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撇然”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漠然”、“冷漠”等。这些成语都与冷漠的态度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我的问题撇然一笑,不肯帮助我。2. 初中生:老师对我的建议撇然不屑一顾,我感到很失望。3. 高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他撇然一笑,表示不在意。4. 大学生:面对社会的竞争,他撇然不理,选择了自己的道路。
- 故事起源
- 撇然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梁时期的《庄子·逍遥游》中。故事中,庄子在逍遥游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守墓人,他对庄子说:“人皆有忧,我独何哉?”庄子回答说:“吾闻之,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天地虽大,其中无物。吾以此知其所以然。”这个故事表达了庄子对于世俗纷扰的撇然态度。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撇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撇然”拆分为两个字,“撇”和“然”。将“撇”想象成一个手指向一边推开的动作,表示漠不关心。而“然”则可以联想到“如此”的意思。将这两个意思结合起来,就可以记住“撇然”的含义。2. 可以编造一个故事,将“撇然”与冷漠的态度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人对他人的求助漠不关心,他用手指推开,然后冷冷地说:“撇然不理”。
- 词语结构
- 成语“撇然”由两个字组成,其中“撇”是一个动词,意为用手指向一边推开;“然”是一个副词,意为如此,这样。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对事物漠不关心的态度。
- 详细解释
- 撇然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对事物漠不关心,态度冷漠的样子。这种态度常常表现为对某件事情不感兴趣,不在意,甚至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