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训士一词常用于描述受过良好教育、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或者形容一个人为人处世有修养、有教养。
- 例句
- 1. 他是一位真正的训士,不仅学术成绩优秀,而且为人处世有礼貌。2. 这位年轻人虽然出身贫寒,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训士。
- 基本含义
- 指教养出来的学生或门徒。
- 基本解释
训教生员、士子。 元 袁桷 《龙兴路司狱潘君墓志铭》:“ 大德 十年,復为 赣州 教授,以昔之治 广 者为準,闢田筑宫,训士严整。” 清 王昙 《屠孟昭大尹尊甫兰渚封君七十封安人宏农君五十八岁寿序》:“文章训士,经术飭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士人文化等相关知识,深入理解训士一词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是我们的训士,教我们认字、认数。2.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训士,为国家做出贡献。3. 初中生:他是班级里的训士,学习成绩一直很好。4. 高中生:通过多年的努力,他成功考入了一所名校,成为一名训士。5. 大学生:大学是培养训士的摇篮,我希望能在这里接受全面的教育。
- 故事起源
- 训士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年》:“子曰:‘训士之道,举之以日者,不足以为师矣!’”这句话中的“训士”是指培养出来的学生。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训士”拆解为“训”和“士”,并联想到培养出来的学生或门徒。可以通过与“培养”、“教育”等词语进行联想记忆。
- 词语结构
- 训士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 详细解释
- 训士是由“训”和“士”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训”是指教育、培训,“士”则是指受教育的人或学生。训士一词用来形容经过良好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或门徒,具有高尚品德和优秀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