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生活贫困、没有依靠的人,强调其困窘和无助。
- 例句
- 1. 这个家庭生活困难,整天过着干豆的日子。2. 他离开家乡到城市谋生,却一直过着干豆的生活。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物贫困、无依无靠。
- 基本解释
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乾,干肉。豆,祭器。《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 汉 扬雄 《长杨赋》:“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贫穷、困境相关的成语,如“丢盔卸甲”、“穷途末路”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成语的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家很穷,过着干豆一样的生活。2. 初中生:小时候的他家很穷,整个家庭都干豆。3. 高中生:他从小就过着干豆的日子,但他依然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 故事起源
- 干豆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乡村生活。在古代农村社会中,豆子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但它的价值相对较低,不如稻谷、小麦等粮食重要。因此,人们用“干豆”来形容贫穷、无依无靠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把干枯的豆子,形象地表示贫穷、无依无靠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干豆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干豆是由“干”和“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干”意为贫穷、无依无靠,“豆”指的是豆子,比喻人物的生活贫困,没有依靠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