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的一种赦免制度。谓对三种人可以免除刑罚。《周礼·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灋,以赞司寇听狱讼……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憃愚。” 郑玄 注:“憃愚,生而痴騃童昏者。 郑司农 云:‘幼弱、老旄,若今律令,年未满八岁,八十以上,非手杀人,他皆不坐。’”《汉书·刑法志》:“三赦:一曰幼弱,二曰老眊,三曰憃愚。”
- 基本含义
- 三次赦免,表示宽恕、宽宥。
- 详细解释
- 三赦是指三次赦免,即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罪行连续三次进行赦免。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统治者宽容大度,对犯罪者进行多次赦免,表达宽恕和宽宥之意。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领导者的宽容和仁慈,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对他人的宽容和宽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过失或错误的宽恕和原谅。
- 故事起源
- 三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相传,唐朝时期,有一位叫做李林甫的大臣犯了罪,被皇帝赐死。然而,在李林甫被处决之前,皇帝连续三次赦免了他,最终宽恕了他的罪过。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三赦”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三赦的结构是“三 + 赦”,表示连续三次的赦免。
- 例句
- 1. 领导对我们的错误非常宽容,给予了三赦。2. 尽管他犯了多次错误,但是我们应该给予他三赦,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三赦”与连续三次的赦免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领导者连续三次赦免犯罪者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宽容和宽宥相关的成语,如“宽以待人”、“宽大为怀”等,以丰富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三赦了我这次的迟到,我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2. 初中生:尽管他犯了很多错误,但是我相信他有改过自新的能力,应该给予他三赦。3. 高中生:领导对我们的犯错态度非常宽容,给予了三赦,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不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