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抗直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团体违背正直原则,做出不合法或不道德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遵守规则、违背道德的人们。
- 例句
- 1. 他抗直,拒绝了那个不道德的提议。2. 在面对诱惑时,我们应该抗直,坚守自己的原则。
- 基本含义
- 抵抗正直的行为或态度。
- 基本解释
◎ 抗直 kàngzhí
[unyielding] 刚直不屈
天性抗直,无所回避。——《北史·柳庆传》
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明史》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正直、道德相关的成语,比如“守正不阿”、“正直无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会抗直,我会坚守自己的原则。2. 初中生:我们应该抗直,不做违法的事情。3. 高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抗直,不参与考试作弊行为。4. 大学生:在职场上,我们应该抗直,不向上司妥协违背道德的要求。
- 故事起源
- 抗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记载了一个叫子产的人在齐国任官时,因为他坚守正直的原则而遭到了贵族们的排斥。子产坚定地抗拒了那些不合法或不道德的要求,最终被迫离开了官场。这个故事成为了抗直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抗直”这个成语记忆为“抵抗正直”。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正直的一边,而其他人在试图推倒他。这个形象能够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抗直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抗”和名词“直”组成。
- 详细解释
(1).刚强正直。《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论》:“ 邹阳 辞虽不逊,然其比物连类,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矣。”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冰释泉涌,金相玉振。”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 翟公巽 虽为 蔡京 所汲引,然抗直不为屈。” 清 孙枝蔚 《题二颜公祠》诗:“名震三朝太抗直,年过七十但蹣跚。”
(2).直言抗争。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八月》:“出令允符於公议,屡抗直以邀留。” 明 宋濂 《北麓处士李府君墓碣》:“亡赖男子学弄兵於村疃,暮夜击人门,钞掠其貲财以去,稍与抗直,剚以刃,处士能自卫,卒免其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