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按捺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愤怒、悲伤等情绪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的状态。也可以用于描述在某种情况下需要忍耐、克制自己的欲望、冲动或情感的行为。
- 例句
- 1. 他按捺住内心的愤怒,冷静地处理了问题。2. 在面对困难时,你要学会按捺自己的情绪,保持冷静。
- 反义词
放纵
- 基本含义
- 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行为,不发泄或不表现出来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压下去,控制,多用于口语。也作按纳。
[构成]
并列式:按+捺
[例句]
按捺住心头的怒火。(作谓语)〔同义〕抑制。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情绪控制和自我约束相关的成语,如“克制”、“忍耐”、“克己奉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按捺住了想要回教室的冲动,继续听老师讲课。初中生:在比赛中,队员们都能够按捺住紧张的情绪,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高中生:尽管遭受了很多挫折,她仍然能够按捺住自己的情绪,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 故事起源
- 按捺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庄子的人在遭受重大打击后,能够按捺住自己的情绪,不表现出来。这个故事成为按捺这个成语的起源。
- 英文翻译
1.control; restrain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按捺的发音“àn nà”与“按那”联想起来。想象自己在某种情境下按住自己,不随意发泄或表现出来,从而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按捺是一个动词短语,由“按”和“捺”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抑制;忍耐。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打拍不知箇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説他?好弱高低且按捺。”《清平山堂话本·刎颈鸳鸯会》:“﹝ 张二官 ﹞气得按捺不下,打一砖去。”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里仁篇四》:“事境当前,却立著个取舍之分,一力压住,则虽有欲富贵、恶贫贱之心,也按捺不发。” 沉从文 《烟斗》:“大家无话可说,都非常勉强按捺着自己火性。”
- 近义词
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