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有耻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有道德底线。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无耻、不知廉耻的人。
- 例句
- 1. 他是个有耻之人,从来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2. 这个人无耻至极,完全没有有耻的观念。
- 基本含义
- 有耻指的是有羞耻心,有道德感,懂得廉耻的意思。
- 基本解释
有知耻之心。《论语·子路》:“子曰:‘行己有耻,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五:“名浮犹有耻,味薄真自幸。” 明 李贽 《又与焦弱侯书》:“﹝ 郑子玄 ﹞文虽不如其父子,而质实有耻,不肯讲学。”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廉耻》:“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道德、羞耻心相关的成语,如“无耻”、“廉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耻心,不会撒谎。2. 初中生:他做了很多坏事,完全没有有耻之心。3. 高中生:有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底线。
- 故事起源
- 《庄子·逍遥游》记载了一个关于有耻的故事。故事中,庄子和他的弟子在逍遥游的路上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没有羞耻心,不懂得廉耻,做出了很多不道德的事情。庄子看到后对他说:“你真是没有耻的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没有羞耻心,不懂得廉耻,就会做出很多不道德的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有耻”与“有道德感”、“有羞耻心”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通过想象一个人做出无耻行为后的羞愧心情来记忆。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是“有”,谓语是“耻”。
- 详细解释
- 有耻是指一个人有羞耻心,有道德感,懂得廉耻。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做出违背良心、伤害他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