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拙朴 zhuōpǔ
[austere] 朴实;古朴
形式拙朴
拙朴的古陶器
- 详细解释
见“ 拙朴 ”。
亦作“ 拙朴 ”。质朴,真率。《梁书·儒林传·崔灵恩》:“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析理,甚有精致。”《南史》作“拙朴”。 五代 齐己 《山中答人》诗:“故人怜拙朴,时復寄空林。” 清 阮元 《与友人论古文书》:“若谓前人拙朴不及后人,反覆思之,亦未敢以为然也。”《新华月报》1962年第3期:“严格说来, 北魏 、 西魏 都富于肆野、夸张的格调,不过 北魏 显得拙朴,而 西魏 比较飞动。”
- 基本含义
- 拙朴是指人的言行举止朴实而不矫揉造作,不爱虚饰,不善于言辞和外表的修饰。
- 使用场景
- 拙朴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特点。可以用来称赞一个人为人正直、真诚、朴实,不做作,不虚伪。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不懂得世故,不善于应对社交场合,过于直率。
- 故事起源
- 关于拙朴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则故事是关于战国时期的大军师孙膑。孙膑在齐国时,曾经以拙朴的形象示人,不事修饰,不说华丽的辞藻,却以其真诚和聪明才智赢得了齐王的赏识。这个故事体现了拙朴的价值和力量。
- 词语结构
- 拙朴由两个形容词组成,拙和朴。
- 例句
- 1. 他的拙朴品质使得他在朋友圈里深受大家的喜爱。2.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以拙朴的风格而闻名,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色彩。3. 她的拙朴性格让人觉得亲近和可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拙朴与朴实无华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例如,想象一个人赤脚在田间劳作,朴实自然,不修边幅,就能帮助记忆拙朴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拙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之一。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拙朴的推崇以及其在文学、艺术和哲学中的体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拙朴品质让我觉得他是一个真实可信的朋友。初中生:她的拙朴性格使得她在班级里备受尊重和喜爱。高中生:他在演讲比赛中以拙朴的风格赢得了观众的掌声和赞赏。大学生:在这个浮华的社会中,拙朴的品质显得尤为可贵和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