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徵兰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选拔人才的过程或结果。可以用于学校选拔学生、企业选拔员工、政府选拔公务员等场景。
- 例句
- 1. 学校举行了一场徵兰活动,选拔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2. 这家公司通过徵兰的方式,招聘了一批高素质的员工。
- 基本含义
- 指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 基本解释
谓取验于兰。语出《左传·宣公三年》:“ 郑文公 有贱妾曰 燕姞 ,梦天使与己兰,曰:‘余为 伯儵 。余,而祖也,以是为尔子……’既而 文公 见之,与之兰而御之。辞曰:‘妾不才,幸而有子,将不信,敢徵兰乎?’公曰:‘诺。’生 穆公 ,名之曰 兰 。” 杜预 注:“惧将不见信,故欲计所赐兰为怀子月数。”遂用为典故,以称人有贵子。 唐 元稹 《王承宗母吴氏封齐国太夫人制》:“ 王承宗 母 燕国 太夫人 吴氏 , 鲁 文在手, 燕 梦徵兰,道以匡夫,仁以训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以及其他与选拔人才相关的成语,如“拔尖”、“锦上添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考试徵兰,选出了我们班的班干部。2. 初中生:为了选拔出最优秀的运动员,学校组织了一场徵兰活动。3. 高中生:我希望通过高考的徵兰,能够被理想的大学录取。4. 大学生:公司举行了一场徵兰活动,我成功地加入了他们的实习项目。
- 故事起源
- 徵兰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古代,科举是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候选人需要参加一系列考试,通过考试者可以被选拔为官员。徵兰的成语意象来源于这个古代制度,寓意选拔出的人才如同美丽的兰花一般。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徵”字的发音“zhēng”与“正”字的发音相似,而“正”字又与选拔、合格等概念相关联,帮助记忆“徵兰”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徵兰的结构为“徵”+“兰”。
- 详细解释
- 徵兰是由“徵”和“兰”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徵,指选拔、征召;兰,指美好、优秀的意象。徵兰的基本含义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寓意选拔出的人才如兰花一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