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洞晓多用于形容人对某个问题或事物的了解程度非常高。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个领域或某个问题有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这个成语常用于正式场合或正式文体中,用来形容学者、专家、领导等具有深厚学识和丰富经验的人。
- 例句
- 1. 他对这个问题洞晓得很透彻,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2. 这位专家对这个领域洞晓有加,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 基本含义
- 洞晓指洞悉、彻底明白。形容对事物了解透彻,明察秋毫。
- 基本解释
◎ 洞晓 dòngxiǎo
[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 透彻地了解;精通
至于图画、博弈、音律,无不洞晓。——《宋史·丁谓传》
- 延伸学习
- 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洞若观火”、“洞若无人”,可以进一步拓展对洞晓这个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经过多次实践,终于洞晓了这个数学问题的解法。2. 初中生:老师讲解得很详细,我对这个历史事件已经洞晓了。3. 高中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这个学科的知识洞晓颇深。4. 大学生:作为专业的研究生,我对这个课题已经洞晓了很多,可以做出重要贡献。
- 故事起源
- 关于洞晓成语的起源并没有特定的故事或传说。它是由“洞”和“晓”两个词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对事物了解透彻的意思。
- 英文翻译
1.(透彻地知道) have a clear knowledge of; know sth. penetratingly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洞晓”与“洞穴晓明”进行联想,洞穴代表深入了解,晓明代表明白。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洞晓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洞晓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 详细解释
透彻地知道;精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夫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帝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六章:“一种洞晓世故的敏感,使他清楚地看到:此一时彼一时也,情况不同,如何能够乱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