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楚 汉 时名将 季布 恪守信义,不轻易然诺,故 楚 谚有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 季布 一诺。”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以“无二诺”称美信守诺言者。 唐 魏徵 《述怀》诗:“ 季布 无二诺, 侯嬴 重一言。”
- 基本含义
- 形容一个人言出必行,言而有信,不会食言或违背诺言。
- 详细解释
- 无二诺是由“无”,表示没有,没有二心;“二”,表示不可分割、不可更改;“诺”,表示承诺、许诺,组成的成语。整个成语意味着一个人的承诺是不可更改的,一旦说出来就必须要做到,不会食言或违背自己的诺言。
- 使用场景
- 无二诺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讲话算数、言出必行,非常重视诺言,不会轻易违背自己所说的话。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的信用好、守信用的品质。
- 故事起源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当时,赵国的廉颇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齐国的相国蔺相如前去拜访廉颇,请求和平。廉颇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是蔺相如不放心,怕廉颇会食言不果。于是,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廉颇在一块铁板上签字,并用自己的心血来封存,作为诺言的保证。廉颇答应了,并且信守了自己的承诺。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无二诺”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无二诺的结构是“无 + 二 + 诺”。
- 例句
- 1. 他说的话从来不食言,是个有着无二诺的人。2. 不管发生什么情况,他都会坚守自己的诺言,他的信用真是无二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无二诺”拆分成三个部分进行记忆。首先记住“无”表示没有,然后记住“二”表示不可分割、不可更改,最后记住“诺”表示承诺、许诺。通过这种记忆方式,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了解更多关于守信用、言出必行的道德价值观。还可以学习其他和诺言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无信”、“言出必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那个同学一起玩,因为他是个无二诺的人,从来不说假话。2. 初中生:老师说过,考试作弊是不对的,我们要做一个无二诺的学生,不作弊。3. 高中生:我觉得一个人的信用很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无二诺的品质,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