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疑讼的词语解释
疑讼的意思
拼音:yí sòng    注音:ㄧˊ ㄙㄨㄙˋ
使用场景
疑讼常用于描述对某个争议或诉讼案件持有怀疑态度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在争议中观望不决、犹豫不定的态度,也可以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轻易参与他人的争端,以免被牵连进来。
例句
1. 他对这个案件的真实性疑讼不已,不敢轻易表态。2. 在这场争议中,他始终保持疑讼的态度,不愿意站在任何一方。
基本含义
指怀疑他人的诉讼或争议。
基本解释

疑难的案件。 汉 王充 《论衡·案书》:“卿决疑讼,狱定嫌罪。”《魏书·辛雄传》:“ 雄 久执桉牘,数见疑讼。”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疑神疑鬼”、“犹豫不决”等,来扩大对于疑讼类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这个故事的结局感到疑讼,不知道是不是真的。2. 初中生:在班级选举中,有的同学对候选人的能力疑讼,不确定是否应该投票支持。3. 高中生:在法庭上,律师对证人的证词提出了疑讼,试图找出矛盾之处。4. 大学生:在学术界,对于某些理论的正确性存在疑讼,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验证据来证明。5. 成年人: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对某个事件的真实性提出了疑讼,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故事起源
疑讼最早出现在《周易·系辞上》中。《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本重要的哲学经典,其中的“系辞”是对卦象和卦辞的解释和阐述。疑讼在《周易·系辞上》中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争议中犹豫不决,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后来,疑讼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描述对他人的争议持有怀疑态度的情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疑讼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争议的两边,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的样子。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疑讼的含义和用法。
词语结构
疑讼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表示对他人的争议持有怀疑态度。
详细解释
疑讼是由“疑”和“讼”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疑”表示怀疑,猜疑,犹豫不决,不确定的意思;“讼”表示诉讼,争议,争执。疑讼指的是对他人的诉讼或争议持有怀疑的态度,不确定是否应该相信或支持某一方。
(0)
诗文中出现“疑讼”的诗词

参军行

檀州军败泲南陷,铁骑西山逼云栈。

九门辛苦坐公卿,按兵不动有高监。

玉堂美人胡不平,上书北阙苦论兵。

参军新命一朝下,单骑夜出长安城。

是时主将卢司马,独将西兵兵力寡。

不教国士死黄沙,别遣参军向城下。

参军不行司马嗔,参军既行军伍陈。

北向再拜谢至尊,曰臣象升死国恩。

鼓声阗阗军出垒,司马一呼创者起。

三万边兵夜合围,孤军虽胜终斗死。

朝廷颇轻死事功,翻疑讼疏多雷同。

司马几受斫棺惨,参军一官成转蓬。

呜呼权臣报复有如此,疆埸谁肯摅孤忠。

(0)

乌夜啼

何人弹阮咸,故故轻手摘。

弹作乌夜啼,此意我所恻。

南朝有帝子,作牧号侯伯。

著身疑嫌间,生意日偪仄。

爱妾闻啼声,改镇颁竹册。

或云长安吏,性命在顷刻。

小妇闻啼声,赦令敷大泽。

身虽不肖甚,幼小著苍帻。

再转作县佐,欲塞父祖责。

濡墨决疑讼,行朱慰冤魄。

群凶见之怒,极意便刳磔。

首沮隶阳桥,公议亦已格。

痛掠及库胥,指作盗钱贼。

胥既窘椎凿,手堕面愈黑。

书款自诬伏,身竟遭刻画。

酷毒一如斯,谁谓彼无策。

谤书入外台,遂坐使者劾。

牵连入冶城,五载穷惨礉。

陈词叫穹旻,哀恸人叵测。

若无磊落者,谁肯为昭白。

翻思受祸时,何但铩羽翮。

愁冤传里巷,泣涕到臧获。

嫠母偕妻孥,惘惘望秋色。

岂料今日下,置酒设豚拍。

听此哀丝鸣,但呼说不得。

月明客已去,庭宇鸣哑哑。

世人见慈乌,唾笑满阡陌。

谁知事乘除,祸去反为福。

苍苍上林枝,当去作谢客。

(0)

赠王西石明府赴召·其一

王乔为县令,何地不宜才。

堂案旁无草,衙砖半有苔。

庭因疑讼出,门为远宾开。

此日云间望,飞凫忽见催。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